广东疾控发布最新甲流防控指南:6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广东疾控发布最新甲流防控指南:6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近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甲流防控指南,针对当前甲流高发情况,提供全面的社区防控措施。专家指出,广东已进入冬季流感流行期,但疫情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明显变异。以下是关于甲流的最新防控要点:
什么是甲流?主要症状有哪些?
甲流,即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病原体不同:甲流由流感病毒导致,普通感冒的病原体较多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等;
传染性不同:甲流传染性较普通感冒强;
季节性不同:甲流在广东的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和夏季;
症状不同:甲流症状比普通感冒要明显,除了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外,还有高烧明显(38.9℃~40℃),短时间内的体温快速上升;疼痛明显(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疲劳乏力明显;剧烈咳嗽明显。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甲流对所有人群都是易感的,但以下人群感染后重症的风险较高:
- 65岁以上老人
- 5岁以下小孩
- 有基础疾病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肾病、肝病等)
- 肥胖人群(体重指数>30)
- 孕产妇
如何预防甲流?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居民可以在当季流感疫苗上市后尽快预约接种;由于流感在许多城市是常年流行的,只是强度有波动,在任何季节接种疫苗都能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日常防护:
- 佩戴口罩,特别是在流感流行季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以及人员密集环境相对密闭场所;
- 勤洗手并注意正确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应及时扔到垃圾桶内,及时洗手;
- 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如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 居家、学习与办公场所,建议每日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增强免疫力:
-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
- 多喝水,补充电解质;
-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蒸煮蔬菜;
- 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蛋类)有助于恢复;
-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家庭成员感染甲流怎么办?
患者居家应戴上一次性口罩,经常用肥皂水洗手,避免和减少与家人近距离谈话。
如条件许可,最好安排患者居住在有独立厕所的房间,并留意室内环境清洁和通风。
同住家庭成员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监测。
儿童患者居家治疗时,家长应指导孩子合理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情如进一步加重,要及时就医。
春节出行需要注意什么?
密闭的空调车要保持换气设备运转,增加车内空气流通。保持车站、车厢内的卫生整洁,及时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增加车站、车厢内清洁消毒频次,指派专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的督导检查,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洗手间内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司机、乘务等工作人员要实行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做到不带病上班,并及时就医;做好司乘人员工作与轮休安排,确保司乘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旅客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注意做好个人卫生。接触扶手等公共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用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清洁用品清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旅行期间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不建议带病外出;前往密闭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建议佩戴口罩。
专家提醒,虽然甲流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疫情。公众不必过分担忧,但仍要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