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创新引领沙漠治理,磴口县打造光伏治沙新典范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5: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创新引领沙漠治理,磴口县打造光伏治沙新典范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一场前所未有的沙漠治理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磴口县正通过科技创新和新能源开发,为乌兰布和沙漠披上绿装。

01

光伏“蓝海”崛起,沙漠变身“绿洲”

登上磴口县乌兰布和蒙能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的瞭望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蓝色的海洋。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如今却成为了发电和生态治理的双重基地。

“以前这里连草都不长,谁能想到现在这里既能发电,又能栽植梭梭,接种经济效益显著的肉苁蓉,黄沙已经变成‘黄金’了!”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副主任何文强感慨道。

该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种植”的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和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据统计,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已完成4.46万亩土地平整,计划总投资69.7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可达31.55亿千瓦时,年营业收入预计达7.25亿元。

02

创新技术引领,治沙效率大幅提升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磴口县不断创新治沙技术,为沙漠治理插上科技翅膀。

春季的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大、气温低,新栽树苗极易遭受沙埋、霜冻等灾害。为解决这一难题,磴口县防沙治沙局自主研发了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通过低温保鲜技术让苗木处于休眠状态,延缓发芽期,等到气温高、风沙少、降水增多时再进行栽植。这种技术不仅有效延长了造林时间,还减少了苗木损失,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在机械化治沙方面,磴口县引进了大型推土机、沙障铺设机等设备。在杭锦后旗双庙镇的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生态治理项目区,两台牵引式沙障铺设机正在作业,一排排整齐的稻草沙帘快速形成。这种机械化作业方式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03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光伏板的铺设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光伏板遮挡日照,有效减少了沙化土地和沙漠水分蒸发,降低了风速,为天然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光伏阵列还能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减少沙漠向黄河岸边推进,使进入黄河的流沙量大幅减少。

在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带动了当地就业,农牧民可通过出租沙地、维护光伏板、参与板下种植养殖等方式增收。内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均表示:“今年我們先種植梭梭固沙,後續將配合自主研製的機械接種肉蓯蓉。等到第3年,我們就能採挖肉蓯蓉,預計每畝可實現産值3000多元。每年我們都要從周邊農村雇用大量工人栽植梭梭苗和接種、採挖肉蓯蓉,他們打工每年收入能達到6萬元左右。”

04

持续接力,打造绿色屏障

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部和下风口,77.3%的土地被沙漠占据。河套平原以磴口县为源头,稍有不慎,沙海就会越过磴口向黄河和河套地区侵蚀。因此,磴口县的沙漠治理工作对于保护黄河和河套地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为更好地巩固“三北”防护林等重大项目成果,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构建了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为主体,若干配套制度为支撑的“1+N”林长制制度体系,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造林补贴、退化草原修复等项目统筹管理,2019年至今共投资约1.58亿元,完成治理面积60余万亩。

不负好春光,奋进正当时。在乌兰布和沙漠奋战的人们,正在用持续接力、久久为功的精神,书写着大漠迎春来的壮丽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