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川地震后的心灵疗愈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24: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川地震后的心灵疗愈之路

2025年1月20日,四川阿坝州红原县发生4.9级地震,震感强烈,有民众表示被摇醒,床铺剧烈晃动。地震不仅带来物质损失,更会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地震后的死伤人數仍不斷有所更新,看着電視機最新災情、手機社群中驚險的地震場面,福林德斯大學護理與健康學系預防災害主任(TRI) Paul Arbon 教授提醒:「過去的經驗表明,地震後會產生長期的影響,得特別留意心理健康。2011 年日本福島事件因地震、海嘯、輻射,多重複雜的狀況下,發現民眾出現致憂鬱、焦慮、輕生意念、家庭暴力、酗酒等行為。」

01

地震后的心理反应

地震后的心理反应是复杂且多样的。根据心理健康司的资料,常见的身心反应包括:

  • 情感方面:悲哀、愤怒、愧疚、自责、焦虑、孤独感、疲倦、无助感、惊吓、苦苦思念、解脱感、轻松、麻木等感觉。
  • 生理感觉:胃部空虚、胸部紧迫、喉咙发紧、对声音敏感、人格解组的感觉、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肌肉软弱无力、缺乏精力、口干。
  • 认知方面:不相信、困惑、沉湎想念逝者、感到逝者仍然存在、幻觉。
  • 行为方面:失眠、食欲障碍、心不在焉、社会退缩行为、梦见逝者、避免任何会忆及逝者的事物、寻找与呼唤逝者、叹息、坐立不安、过动、哭泣、旧地重游、随身携带遗物、珍藏遗物等。

这些反应在地震后是正常的,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会给学生今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伤害。

02

心理重建的三个阶段

灾后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 心理急救期:首要任务是提升安全感,学习应对策略,并重建内在的安全感。这个阶段需要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开展心理急救工作,帮助受灾者稳定情绪。

  2. 紧急心理重建期:目标是提升应对能力,让受灾者了解并接受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同时,需要恢复个人的社交互动与社会参与,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3. 长期心理恢复期:如果灾后半年心理创伤仍未缓解,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帮助受灾者建立新的生活目标,实现灾后的成长。不同年龄群体需要不同的应对和辅导方法。

03

自我调节与社会支持

在心理重建过程中,自我调节和社会支持都至关重要。

  • 自我调节:需要积极调适自身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向亲人、同事和朋友讲述经历和感受,相互鼓励和支持。适当减少工作量,参与一些活动,与孩子们在一起可以减轻烦恼和悲痛。

  • 专业帮助:政府和专业机构应组织心理学专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培训。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定期有心理疏导和干预的志愿者来帮助教师和学生。

  • 社会支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建立支持系统。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是心理重建的重要力量。需要建立系统的心理援助体系,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

04

呼吁建立完善的心理援助体系

灾后心理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心理援助网络: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和专业机构的资源,建立覆盖广泛的灾后心理援助网络。

  2. 开展专业培训:对教师、医生和社会工作者进行心理援助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疏导能力。

  3. 提供长期支持:心理重建不是短期任务,需要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跟踪服务。

  4. 加强公众教育:普及灾后心理知识,消除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歧视,鼓励受灾者积极寻求帮助。

  5. 建立心理档案:对受灾者建立心理档案,跟踪其心理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问题。

灾后心理重建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受灾者提供温暖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