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政治、经济、婚姻自由权,浅析汉朝女子地位变迁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20: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政治、经济、婚姻自由权,浅析汉朝女子地位变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辉煌的朝代,其女性地位之高令人瞩目。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婚姻自由,汉朝女性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独立精神。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汉朝女性的多彩生活,感受那个时代独有的社会风貌。

汉代女性的“内外兼修”

由于男女在生理方面的客观差异,以及封建社会由原始社会繁衍的需求转变为生活生存的需求,导致了社会环境由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社会。
这就让“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泛流传,甚至成为了父系社会驯化女性的工具。
而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不被这种风气影响的朝代。
汉朝女性从小可以接受的文化教育是多种多样的,虽然仍以三从四德为主体,但并不拘泥于此。
女性也可以学习先秦古籍中的优秀文化,家庭教育方面也不会限制女子读书,这就让汉代女性的发展道路变得多种多样,不必像其他一些封建王朝一样,只将女子当做管理家庭的工具。

由于社会风气十分开放,所以汉代女子既能“主外”,也能“主内”,能够十分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外:女子既可以当官,也可以做生意

人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但实际上,汉代刘邦的皇后吕雉,其独揽大权管理国家的年代比武则天早了八百多年,只是吕雉没有给自己冠上皇帝的名头,而是一直以皇后的身份治理天下罢了。
一个皇朝的实际掌权人都能是女性,更别提自上而下的官员部署了。
汉代女子在宫中能担任的职位很多,如女史、女师、女骑、女医和永巷令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经过学习教育才能胜任的实权职位,而不是只能做做宫女什么的。

汉朝还开创了给女性封爵的先例,而且这并不是吕后的手臂,而是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做出的决定。
刘邦当年还未出人头地之时,有一位善于卜卦相面的女卦师叫做许负,她见到刘邦后,说刘邦是“位极人臣之相”,此预言一语成谶,刘邦登基后并没有遗忘她,封许负为“鸣雌亭侯”。

除此之外,汉代还有许多荣誉也是男女共享的,在《史记》中有载:

在代王即位以后,“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也就是说,代王继位以后,为了表示其宽和仁厚,决定大赦天下,赏赐民间辅佐有功的家庭中,男主人每人一级爵位,受爵家的主妇则赏赐给她牛和酒,按每百户为单位进行分配,并特许他们相聚宴饮五日。

因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汉代,牛是农耕生产的必需品,整个国家的农事生产都离不开牛的辛勤耕耘,而酒则是由粮食的精华酿造而成的,因此“牛酒”组合在一起,在古代是非常贵重的赏赐,常常被用来奖赏有战功的将军。
而代王在赐了有功之臣家中男子爵位时,还想到了赏赐他们的妻子牛酒,可见其对女性的尊重和礼遇。

说到做生意,汉代女子的商业活动可谓是多种多样,她们既可以将自己的手工制品拿到街上售卖,也可以独立参与珠宝、酒水等贵重商品的经营,在汉代,女子开酒店都是常态。

在内:汉代女性的家庭地位和自由程度都是很高的

很多朝代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往往只承认男性有作为“一家之长”的权利,这点在汉朝可大不相同。
汉代的女子同时拥有继承权和家长权两种权利。
在汉代法律的明文规定中,若是丈夫去世,其遗孀既可以继承夫家的财产,也可以继承夫家的爵位,这就将女性的政治地位提升到了和男性统一的高度。
就算是没有爵位的普通人家,女性也可以在丈夫过世后掌握家中的话语权,同时担负起赡养家中老人的责任。

汉代单身女子很少受包办婚姻的困扰,她们通常可以自由恋爱,例如有名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两人私定终身之后,卓家父母并没有受到周围人的指点议论,反而是身边人都劝说他们要尊重卓文君的想法,这才让一家人又得以团圆。
若是已婚妇女因为夫妻性格不合或丈夫过世而选择改嫁,在汉朝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汉朝有位夏侯氏,她的丈夫黄允为了攀附权贵而提出与她和离,夏侯氏同意后,在黄允的家族宴会上将他的丑恶嘴脸当众揭露,然后扬长而去。
在场并没有人嘲笑夏侯氏被黄允抛弃,反而是对黄允的做法嗤之以鼻,黄允的名声一落千丈,那位权贵最终也没把女儿嫁给他。

汉代女子的文学造诣

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贡献,汉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乏女性的身影。
创作了中国古代名曲《胡笳十八拍》的音乐才女蔡文姬就是汉朝人,她生于东汉末年,那是个战火缭乱的年代,南匈奴在假意归降汉朝之后突然发起叛乱,导致蔡文姬被掳去匈奴,而后被曹操重金赎回。

经历了一番世事无常的蔡文姬因此创作《悲愤诗》二首,这两首诗虽然诗名相同,但内容和格式却是大不一样。
骚体的《悲愤诗》重在感伤离乱,遣词造句凄美深情,在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下暗藏了远离故土的悲伤;而五言的《悲愤诗》比起骚体那首更为出名,因为它是“第一首由文人而非诗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因此,这两首《悲愤诗》留给后世的文学价值也大不相同,对后人研究汉代文学作品的韵律格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清代的一位诗词评论家曾说,就连七步成诗的曹植和擅长五言的杜甫,二人的叙事诗风格都有着受到蔡文姬影响的痕迹。

并且,诗中主题虽然是蔡文姬的个人遭遇,但其用词简练,思想深邃,字里行间反映出了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影响。
从这点上来说,《悲愤诗》二首为我们呈现出了东汉末年部分平民百姓的生活细节,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也十分之高,是由蔡文姬亲手写就的“史料”。
除此之外,创作《白头吟》的卓文君和替兄长续写完《汉书》的班昭等人,也都是汉代才女的代表,其文学成就亦属佼佼。

汉代女子地位高的两大因素

这么一对比,汉代以后的许多封建王朝在对于女性的政策决定上,居然是越来越“退化”的。
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汉代女子地位高的这一现象呢?

汉朝毕竟还是个封建王朝,能对社会风气造成影响的,自然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
自汉高祖刘邦为女性封爵开始,女性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加上从他这一代开始,就有了皇后吕雉临朝称制的先例,这让后来汉文帝、汉和帝的皇后都在皇帝去世后,“自然而然”地开始代理朝政。
加之汉代的诸位帝后在位期间,对于女子各方面的权利都十分重视,使得汉代女子不仅眼界宽广,而且有才能的女子获得的荣耀不输男儿,这在无形中令女性的地位在整个国家的层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朝时期的核心思想,还不是儒家文化。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之一,儒家文化当然有着许多有点,才能被后世延用许久。
但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因为儒家文化中过于强调父权制的特性,导致社会风气逐渐开始苛待女性。
儒家文化中对女子的首要要求就是照顾家庭和传宗接代,这一理念的传播这让原本也可以“主外”的女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间接使得后世重男轻女现象的越来越严重。
虽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主张中认为男女是应该平等的,但是随着儒学的推广和政权的需要,总有一部分儒家思想被刻意利用和放大,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压迫女性的工具。
因为儒家思想在汉朝尚未兴起,那时的女子在这方面反倒“逃过一劫”。

结语

每个国家不同阶段都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风气和意识形态,国家发展犹如幼儿学步,完全不走弯路是不可能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也要时刻谨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现如今的社会上,“妇女能顶半边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变成了现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见到更多的女性新星冉冉升起。

参考文献:
《史记》
《后汉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