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改革:乡村振兴的新范本
诸城改革:乡村振兴的新范本
2024年,山东省诸城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成绩单: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4亿元,同比增长5.6%;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石桥子镇小麦产量较两年前增加1.18万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和光伏项目等途径实现多元增收。这些成绩背后,是诸城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诸城市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探索实行“一线工作法”,将机关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组织延伸到一线。发挥市直机关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优势,引导82个市直部门与267个农村社区网格党组织结对,成立联建党组织,将机关党建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维护和谐的重要动力。联建党组织每月至少与联建网格对接两次帮助解决难题,联建单位每季度至少1次到联建的网格开展联建活动,帮助农村社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推动各方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投入。多年来,各联建党组织帮助引入资金20多亿元,帮助10万多名农民在家门口转变为产业工人。
干部下派到一线。常态化推进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选派38名机关党员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成立技术服务、市场经纪、矛盾化解等175支党员专业服务小分队,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代为办理等方式开展服务。完善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从市直部门选派197名科级干部担任城市社区“红领网格书记”、635名中层干部担任“小区服务专员”,定期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2024年以来,机关党员干部主动融入基层、参与各项工作,帮助解决1500余件难题,切实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服务聚焦到一线。立足市直部门职能与中心工作,确定83个机关党组织书记项目进行攻坚,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在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中作表率、当先锋。以窗口服务单位、执纪执法部门为重点,设立党员服务岗,开通服务热线。推行首接首问、限时办结等服务,组织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服务企业活动30余场次,持续打造“诸事皆成”服务品牌。
土地股份合作: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在石桥子镇,一场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的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该镇以股份合作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统筹耕地保护与农民利益保障,构建“党组织+股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稳固利益共同体,既有效拓展了粮食生产空间,更大幅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
孙家楼子村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之一。2021年8月,该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先是成立网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以好换孬”“以近换远”等形式将土地集中连片调整,镇里又响应市里推进农村股份合作改革的号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资源的同时引进中化MAP,统一实行全程精细服务。
这种模式带来了显著成效。中化MAP为这片土地提供全程或半程社会化服务,应用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等先进技术,实现“种植面积增5%、粮食增产10%、每亩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农民每亩每年获得“800元保底+200元以上分红”收入,年富力强的劳动力腾出更多时间就近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村集体获得溢出土地的收益和每亩约400元分红。
目前,诸城已有近200个村庄推进了相关改革,带动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这种多方共赢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人往哪里去、地该怎么用、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途上,新能源发展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皇华镇下康岭村和白粉子沟村,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屋顶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们将阳光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还将给当地村集体带来一笔稳定的“阳光收益”。
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泰安能”)智电团队在分析诸城市当地村镇台区变压器承载容量趋紧,光伏可安装容量受限等问题后,推出“整村开发一站式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通过将多个村民的屋顶集中,经过统一的升压设备进行并网,有效解决变压器容量不足的问题,让户用光伏的存量市场重新焕发活力。
该项目采用正泰安能行业首推的户用光伏“整村开发”解决方案,一站式构建村级智能微电网。正泰安能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安装工艺特点,两个村的44户居民陆续在屋顶上安装了5760块光伏板,项目配置箱变升压至10KV开关站。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产生绿电超450万千瓦时,25年内可节约标准煤4.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27万吨。
不仅如此,这些闪闪发光的光伏板相当于安装在村民屋顶上的“阳光银行”,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新能源发展红利,让“日头钱”真正走进了乡村。农户无需提供初始资金、也无需贷款,只需提供自家屋顶,就能坐享“阳光收益”。据统计,根据安装光伏板数量的不同,每户村民每年可获得3000-5000元的收入,可持续20年以上。此外,“整村开发”模式还能够使村集体每年获得数万元收入,该收益可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公益活动开展等方面,能够发展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正泰安能的创新型实践,对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户用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正泰安能的户用光伏电站安装足迹已遍布全国29个省市超1900个区县(数据截至2024年底)。正泰安能始终致力于为用户一站式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全流程建设“多快好省”品质电站。截至目前已建成超150万座光伏电站。
正泰安能继续深入推进“光伏惠农”工程,也在积极推出“智电零碳家”“智电零碳村”“智电零碳园”等系列解决方案,探索智能微电网和各种业务场景的结合创新,为城市和乡村提供更多智能化、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正泰安能平均每年为每户农村家庭增收1000元至3000元不等;不断发挥户用光伏的附加价值,为广大村民创造就业岗位超20万个。2023年,正泰安能全面拓展“光暖万家”计划,设立“一度电”专项公益基金,重点帮助乡村地区改善医疗和教育条件,从捐赠乡村卫生院医疗设备到向困难学生捐助护眼台灯,不断汇聚光的温暖、串联爱心力量,让爱尽其所能,为千乡万村带去更多美好改变。
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正泰安能的创新实践也受到了多方肯定,该公司开创的山东诸城“整村开发”新模式入围新华网2024 ESG优秀案例。
诸城模式:乡村振兴的“诸城样本”
诸城的乡村振兴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通过组织联建、人才下派等方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土地股份合作是关键路径,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多方共赢
- 绿色低碳转型是发展方向,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诸城的改革模式不仅解决了“人往哪里去、地该怎么用、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改革模式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