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裁决书的强制执行指南
劳动仲裁裁决书的强制执行指南
劳动仲裁裁决书的强制执行流程
要对劳动仲裁裁决书申请强制执行,需先确认裁决书已经生效。生效后,如果对方不履行裁决内容,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时,需要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和劳动仲裁裁决书原件等相关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审查。执行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以及查封、扣押、拍卖其相应价值的财产等。
如果被执行人有隐匿财产等逃避执行的行为,法院有权根据情节轻重对其进行罚款、拘留;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劳动仲裁裁定在起诉后的法律效力
劳动仲裁裁决是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作出的,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裁决内容。如一方当事人未按时履行,另一方有权向当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并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公司不服劳动仲裁裁决起诉时的应对策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诉状后,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劳动争议案件由各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劳动争议类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即一审法院作出裁判后,当事人如有异议,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决为终审裁决,当事人无权再行上诉。
因此,当企业因不服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而提起诉讼时,劳动者只需按照法院的通知做好答辩准备和举证工作即可。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 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 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