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苍山牛蒡:一根“牛尾巴”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9: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苍山牛蒡:一根“牛尾巴”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在山东省兰陵县(原苍山县),一种看似普通的根茎蔬菜——牛蒡,正以其惊人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这里不仅是中国牛蒡的主要产地,更是一个年产值超30亿元的特色产业中心。

01

从“小牛蒡”到“大产业”

兰陵县庄坞镇,被誉为“中国牛蒡之乡”,这里的牛蒡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以上,年产量可达30万吨。2004年,兰陵县被授予“中国牛蒡之乡”称号,2010年,“苍山牛蒡”更是获得了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牛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庄坞镇正在建设一个总投资5.4亿元的牛蒡产业综合体,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年纳税额500万元,将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此外,农发行山东省分行也积极为牛蒡产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助力产业持续发展。

02

完整产业链带动就业增收

牛蒡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据统计,兰陵县牛蒡产业已辐射带动20余万人就业,平均亩产6000多斤,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5000元。

在兰陵县畅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秀龙介绍,今年合作社的牛蒡出货量达2000多吨,预计全年纯收入将达100万元。合作社固定员工40人,装卸工20人,总用工量达60人左右。在鼎新公司,像杜富玲一样的固定工人有57人,他们每月收入可达4000-6000元。

03

专业化分工提升产业效率

牛蒡产业的成功,还得益于其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从种子到种植,再到采收和加工,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负责。

种子团队负责提供标准间距种植的种子;种植团队和田间管理团队确保作物生长;采收团队使用专用农机进行机械化作业;加工团队则负责清洗、分类、包装等后续处理。这种专业化分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

04

产品多元化开拓市场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兰陵县积极推动牛蒡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目前,市场上已有牛蒡茶、牛蒡食品等多种产品。其中,牛蒡茶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

牛蒡茶的制作工艺讲究,需要经过清洗、切片、烘干、炒制等多个环节。在鼎新公司,一条生产线最多可同时容纳60多人工作。这种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05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牛蒡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兰陵县通过“政策性金融+基层党组织”的模式,推动牛蒡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时,庄坞镇正在探索打造牛蒡乡创共同体,通过村社联合、村企联合、“飞地”抱团等方式,解决产业规模小、资金少等问题。

此外,兰陵县还积极推动牛蒡产业的品牌化建设,发布统一标识,提升产品知名度。目前,兰陵县牛蒡产业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0余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06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新标杆

苍山牛蒡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带动了当地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牛蒡产业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标杆。正如兰陵县副县长张其伟所说:“从区域实践来看,牛蒡产业可以说是我们这里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标杆。”

从一株小小的牛蒡,到一个年产值超30亿元的大产业,苍山牛蒡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写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农民增收的喜悦,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活力,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