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达利特困境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32: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达利特困境

01

达利特:印度种姓制度下的“不可接触者”

在印度教文化中,达利特(Dalit)是处于最低层的群体,传统上被称为“不可接触者”或贱民。这一术语在梵语中的含义为“被压迫的人”,反映了他们长期以来遭受的社会排斥和歧视。种姓制度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由入侵印度次大陆的雅利安人建立,用以巩固其统治地位。该制度将社会划分为四个主要种姓:婆罗门(祭司与学者)、刹帝利(贵族与武士)、吠舍(商人与农民)以及首陀罗(从事体力劳动)。达利特则被排除在这一系统之外,被视为最低下的阶层,只能从事清洁工、皮革匠等被认为不洁的职业。

02

现实困境:教育、就业与社会交往的多重歧视

尽管现代法律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其影响依然深远。达利特人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交往中仍面临严重歧视。许多孩子因贫困和偏见无法接受良好教育,成年后往往继续从事低薪、危险的工作,如清理下水道和处理尸体。

2024年,联合国预测印度可能因内部矛盾而分裂为三个国家,其中种姓制度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印度的许多农村地区,达利特人仍然被禁止进入寺庙、接受教育和与高种姓者通婚。尽管印度政府多次推行扶持底层贱民的政策,试图缓解矛盾,但效果甚微。贫富差距拉大,种姓制度顽固,底层群体逐渐意识到他们的权益受到剥削。

03

达利特女性:双重压迫下的生存困境

达利特女性处境尤为艰难,她们不仅承受种姓歧视,还面临性别压迫。一些地区甚至存在将少女送入寺庙成为“庙妓”的现象,使其沦为性奴役的对象。

2025年1月,印度喀拉拉邦一名自称“达利特”种姓的少女揭露了自己自13岁起遭受60多名男子连续多年性侵的事实。此案件不仅揭示了个别地区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弱势群体保护机制的关注。这名少女是一名运动员,多年来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然而,她却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从13岁开始便成为多名施暴者的猎物,被迫忍受长达五年的噩梦般经历。

04

抵抗与改变:教育与政治参与的突破

近年来,部分达利特人通过教育和政治参与争取权益,逐渐打破传统束缚。例如,在宝莱坞和政界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达利特人士,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印度宪法设计者精心区分了历史性受歧视和压迫的群体(scheduled castes,即表列种姓,简称SC和scheduled tribes,即表列部落,简称ST)以及其他需要关注的落后阶层(other backward classes,简称OBC),并给予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特留权。此外,印度宪法还对女性和少数群体等规定了不同形式的特留权制度。

05

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呼吁

外国网友对达利特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并批评印度政府未能有效改善其状况。有人指出,莫迪总理未采取足够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呼吁高种姓人群反思并改正歧视行为。

达利特人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压迫与抗争的故事。虽然现代社会有所进步,但他们仍在争取平等权利的道路上面临巨大挑战。了解达利特人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处境,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