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技赋能守护“森林之王”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技赋能守护“森林之王”
2024年年初,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长白山虎园一只7岁的雌虎自然分娩诞下三胞胎,这是该虎园2024年的首批新成员。这一喜讯不仅展示了东北虎繁育工作的成果,更折射出我国在野生虎豹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从“天空地”到“大数据”:科技助力虎豹保护
作为我国唯一具有野生虎豹繁殖种群的栖息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总面积达1.41万平方公里。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公园建立了覆盖全境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红外相机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测。
据统计,监测系统已采集存储各类视频数据320TB,视频总量达6500余万条。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对23个物种进行昼夜识别,其中虎豹个体识别率高达89%。这一创新性的监测体系,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更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数据见证成效:虎豹种群持续恢复
得益于科学的保护措施和持续的努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虎豹种群呈现出加速恢复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
- 2015年至2021年,野生虎数量从27只增长至50只以上,豹数量从42只增长至60只以上。
- 2021年至2024年,虎豹数量各增长20只左右,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虎达到70只左右,豹达到80只左右。
- 2023年,公园内新增野生虎幼崽20只以上,豹幼崽15只以上,虎豹幼崽成活率从33%提升至50%。
这些数据背后,是保护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他们通过清山清套、野外巡护、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为虎豹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家园。同时,公园还建立了多个科研平台,组建了百余人规模的专家智库,为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工作展望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虎豹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栖息地质量?如何更好地解决人兽冲突?如何加强跨境保护合作?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段兆刚表示,将继续推进栖息地连通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同时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协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可以为虎豹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比如,关注并支持相关保护项目,参与科普宣传活动,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等。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些美丽的生灵,让它们在广袤的森林中自由繁衍生息。
保护虎豹,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