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鞭蝎:一种奇特的节肢动物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1: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鞭蝎:一种奇特的节肢动物

鞭蝎(学名:Uropygi或Thelyphonida)是鞭蝎目节肢动物的俗称,又被称作醋蝎。全世界约100余种,中国已知6种和1亚种。躯体扁平,呈暗褐色。头胸部的长大于宽,上覆盖一块背甲,在前缘有一对中眼,在侧面还有数个侧眼;螯肢像蜘蛛的尖牙;腹部有12节,在尾部有一个“尾”鞭;有4对足,后面的三对是步行足,前方的一对又细又长;非常强大的须肢上有粗壮的刺。

动物学史

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首次描述了鞭蝎,尽管他没有将其与现在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蜘蛛纲动物区分开来,并将其称为Phalangium caudatum。Phalangium属后用作盲蛛目(Opiliones)的名称。1802年,皮埃尔·安德烈·拉特雷耶(Pierre André Latreille)第一个专门为鞭蝎使用属名,即Thelyphonus。拉特雷尔后来解释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qui tue”,意思是“杀人者”。该目的一个名称“Thelyphonida”是基于Latreille的属名。它被首次使用,作为Thélyphone法语,由Latreille于1804年命名,后来由Octavius Pickard-Cambridge 于1872年使用(拼写为Thelyphonidea)。

另一种学名Uropygi最初由Tamerlan Thorell在1883年使用。鞭蝎的学名Uropygi来自古希腊语的οὐροπύγιον(ouropugion),意指“尻尾”。

“鞭蝎”这个名字指的是它们与真正的蝎子相似,并拥有鞭状尾巴。腹部末端有根细鞭,能够发射出含有乙酸与辛酸的混合物到敌人身上,达到驱敌作用,这种物质像是醋一样,具有强烈的刺激味,如果遭受到这种物质接触到皮肤或是眼睛将会引起皮肤炎和角膜炎灼伤,被称为醋蝎与就是这个的缘故。

形态特征

体长25-85毫米;最大的种类为鞭肛蝎属(Mastigoproctus),体长可达85毫。鞭蝎在外形上与蝎有相似之处。但是鞭蝎腹部末端有一细长的尾鞭(flagellum),因此鞭蝎目又名尾鞭目。鞭蝎腹部下面无梳状构造(pectines),末端也无毒刺,其触肢各节特别粗壮,具强棘,为主要的捕食工具。第一对步足细长,特化为一个探索的工具。当其受到干扰时,尾鞭的基部会喷出含有浓烈醋酸味道的液体。头胸部背甲可分为前,中,后3块,无眼。螯肢3节向前伸出,脚须无分化,用作步足。而第一步足用作触觉,其余3对为步足。


图1:巨鞭蝎


图2:极巨鞭板鞭蝎


图3:鞭蝎


图4:鞭蝎


图5:鞭蝎


图6:鞭蝎

栖息环境

鞭蝎通常用触肢在地下挖洞。它们也可能钻入原木、腐木、岩石和其他自然残骸下。它们喜欢潮湿、黑暗的地方,避开光线。


图7:十字盾鞭蝎

分布范围

鞭蝎分布于除欧洲与澳大利亚大陆之外的亚热带、热带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南部、墨西哥等。在中国分布于河南、湖北、广西、江苏、安徽。

生活习性

鞭蝎的视力很弱,几乎只能感受明暗。在他们的头胸部前面有1对主眼,以及3个分别分布在前端每侧的侧眼。鞭蝎的感知器官是那对触肢。鞭蝎的螯肢形状就像是一把削尖了的勺子,或者说一把镐。无毒,纯粹靠着螯肢将猎物的表皮戳碎,再涂抹消化酶,有时则直接把猎物的肉挖下来,囫囵下肚。它的食物主要有蚯蚓、蛤、步甲。鞭蝎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鞭蝎很耐饿,几个月不吃也不会饿死。鞭蝎无毒,在它受到威胁时,它的腹部后端的腺体可以喷射出由乙酸辛酸组成的混合液体。液体主要成分为含84%的醋酸和5%的辛酸,能够烧伤人体皮肤,但是伤害不大。

生长繁殖

雄性会分泌精囊,然后转移到雌性体内。它们会在洞穴中产下多达35枚卵,这些卵位于保持水分的粘膜内。雄性会待在卵旁,不吃东西。从卵中孵化出来的白色幼蝎会爬到母亲的背上,用特殊的吸盘附着在那里。第一次蜕皮后,它们看起来像微型鞭蝎,然后离开洞穴;母亲很快就会死去。幼蝎生长缓慢,大约三年内要经历三次蜕皮,才能成年。


图8:鞭蝎背卵

下级分类

截至2023年,世界Uropygi目录接受了的16个现存属属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艾氏鞭蝎属 Etienneus Heurtault, 1984
折纹鞭蝎属 Ginosigma Speijer, 1936
纹腹鞭蝎属 Glyptogluteus Rowland, 1973
弱鞭蝎属 Hypoctonus Thorell, 1888
唇肢鞭蝎属 Labochirus Pocock, 1894
鞭肛蝎属 Mastigoproctus Pocock, 1894
中玛雅鞭蝎属 Mayacentrum Viquez & Armas, 2006
拟蝎鞭蝎属 Mimoscorpius Pocock, 1894
褐鞭蝎属 Ravilops Víquez ' Armas, 2005
谢氏鞭蝎属 Sheylayongium Teruel, 2018
小鞭蝎属 Thelyphonellus Pocock, 1894
/ Thelyphonoides Krehenwinkel, Curio, Tacud ' Haupt, 2009
鞭蝎属 Thelyphonus Latreille, 1802
盾鞭蝎属 Typopeltis Pocock, 1894
尾板鞭蝎属 Uroproctus Pocock, 1894
瓦氏鞭蝎属 Valeriophonus Viquez & Armas, 2005[14]

7个已灭绝的属科 属 命名者及年代
鞭蝎科Thelyphonidae Mesoproctus Dunlop, 1998
Mesothelyphonus Cai & Huang, 2017
/ Burmathelyphonia Wunderlich, 2015
Geralinura Scudder, 1884
Parageralinura Tetlie & Dunlop, 2008
Proschizomus Dunlop " Horrocks, 1996
Prothelyphonus Frič, 1904[14]

近种区别

有鞭目与蝎目的外型有些相似的部分,如螯夹、尾部末端,但是也和蜘蛛有共同类似的构造。它们的体色通常为黑褐色,具有扎实的背甲外壳与分段式的腹部,头胸部和腹部略微呈现扁平状,前方弯曲的螯夹贴近于口器旁。
鞭蝎≠鞭蛛。鞭蝎有尾巴,鞭蛛没有尾巴,而且鞭蛛的前螯细长,鞭蝎的前螯粗壮且弯曲。


图9:鞭蝎与鞭蛛对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