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商隐笔下的桂林:山水如画,人文荟萃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16: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商隐笔下的桂林:山水如画,人文荟萃

李商隐,这位晚唐杰出的诗人,曾因牛李党争的风暴,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从帝都长安来到偏僻的岭南桂州。应时任桂管观察使的郑亚之邀,李商隐担任幕僚,由此与桂林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在桂仅一年,但这里的独特风光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使其诗文创作达到第二个高峰。

01

诗篇里的桂林山水

在《桂林》一诗中,李商隐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韵味: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其中,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2%。数不尽、点不清的山峰将广西内部分割、撕扯,平整的土地隐藏在群峰之下。桂林城地狭小,山势呈压迫之感与瞬间轰然塌下的险峻之感。李商隐初至桂林,也被这岩峰挺拔、群山并立所震撼。欣赏桂林美景之余,更是借景抒情,于是,“城窄山将压”有感而发。

在《晚晴》中,李商隐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雨后桂林的清新景象: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初夏时节,一场细雨后夕阳斜照,李商隐看到清和宜人的小城里,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着晚晴的余晖,由是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写下了这首后人击节传诵的五律。

02

多元文化的交融

在《昭州》一诗中,李商隐展现了1100多年前昭州(今平乐县)的自然环境、社会状态以及民风民俗:

“桂水春犹早,昭川日正西。
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
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
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

作为一个人口来源复杂,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广西方言种类可谓相当丰富。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乡音。当然,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各地方言有时也会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广西平乐县的平乐方言即深受多种方言影响。据张炳强主编《平乐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六编《社会》第三节《语言》普查纪录,平乐话,汉语,占84.6%;壮语,占5%;瑶语,占10.4%。都是这些语言的地域性变体。

在《江村题壁》中,李商隐则描绘了广西百姓的热情好客:

“沙岸竹森森,维艄听越禽。
数家同老寿,一径自阴深。
喜客尝留橘,应官说采金。
倾壶真得地,爱日静霜砧。”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广西百姓,保持着纯朴的乡土气息与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每逢客人造访,百姓都热情相呼,奉上独具风味的传统佳肴,分享亲自种植的新鲜果蔬。诗人李商隐乘舟沿江顺流而下,从桂林前往昭州。行舟途中,于翠竹夹岸处,但见一小村庄。李商隐登岸造访,主人热情相迎,捧出新鲜蜜橘邀其一同品尝。清秀绮丽的江村,好客古朴的民风,令诗人对广西的田园生活更是留恋向往,于是与主人推杯论盏,以度美好时光。

03

结语

透过李商隐的诗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桂林。那里的山水如诗如画,百姓纯朴善良,多民族文化和谐交融。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桂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正如李商隐在《高松》中所写:“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桂林的山水与人文,就这样在他的诗篇中,与我们相遇,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