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举牌招商银行,股市风云再起?
中国平安举牌招商银行,股市风云再起?
1月10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以每股均价38.3298港元,增持189.25万股招商银行H股,耗资0.33亿港元。增持完成后,平安人寿合计持有招商银行H股流通股比例达到5.01%,触发举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平安人寿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第五次举牌银行股。
此次举牌资金来源于平安人寿的保险责任准备金。截至2024年9月30日,平安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8859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9.81%。此次增持后,招商银行H股股票的账面余额为80.90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18%。
险资举牌潮再起
自2024年12月以来,中国平安及其子公司频繁举牌银行股。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16日,中国平安、平安人寿以及平安资管已经合计持有多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的H股股份,其中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达49.14%,合计持有招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均超15%,持有建设银行H股和农业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则超过了10%。
这一轮举牌潮并非偶然。数据显示,2024年险资举牌达20次,为近四年新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险资举牌偏好高股息标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及医药生物等行业,这些行业普遍拥有较高的股息率。被举牌公司的股息率大多在4%以上,部分甚至超过8%。
举牌背后的逻辑
险资为何如此青睐银行股?分析人士指出,这与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一方面,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高股息的银行股成为险资增厚投资收益的重要选择。银行股的稳定性和高股息率使其成为“安全港”。同时,银行股的业绩相对稳定,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的实施也影响了险资的投资策略。根据新准则,持股超过一定比例并获得董事席位的股票可以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以权益法入账,从而避免公允价值波动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平安人寿表示,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但市场普遍认为,作为保险行业头部企业,中国平安的举动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多次举牌目的或是填补利差收益下降损失,熨平利率下降周期的影响。在低利率及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出于优化资产配置及会计计量考量,险资举牌频度或将保持较高水平。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红利资产在盈利和股息率上持续“缩圈”,导致优质红利资产减少,目前红利资产拥挤度较高。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去年以来,红利低波资产再逢价值重估,上市银行板块也一改过往颓势,多家银行股价屡创新高。其中,A股银行板块去年累计涨幅超过42%,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合计4家银行涨幅超过60%。
可以预见的是,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策略仍将是险资的重要选择,但如何在众多追逐者中找到真正优质的标的,将是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