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如何判断和应对这一分娩并发症?
产后出血:如何判断和应对这一分娩并发症?
产后出血是分娩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引起每位产妇和家属的重视。本文将从产后出血的判断、预防和应对措施等方面,为您提供全面实用的科普知识。
什么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超过400毫升。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产妇贫血、休克,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如何判断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主要表现是阴道流血量增多,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观察卫生巾使用情况: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量会逐渐减少。如果发现卫生巾更换频率明显加快,且每次更换时都浸满血液,可能是出血过多的信号。
注意血液颜色和质地:新鲜的血液通常呈鲜红色,而陈旧性出血则呈暗红色或褐色。如果观察到大量鲜红色血液,应警惕大出血的可能。
身体不适感受:产妇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感,这也是出血过多的表现。
预防和应对措施
药物治疗
缩宫素:这是最常用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能有效减少出血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存在受体脱敏现象,长时间使用效果会减弱。
卡贝缩宫素:这是一种长效、热稳定的缩宫素类似物,作用时间更长,适合预防剖宫产术中的产后出血。
物理治疗
按摩子宫: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按摩子宫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宫腔球囊填塞:这是一种新型的止血方法,通过将球囊放置于产妇宫腔内,充液使球囊膨胀,从而压迫宫腔达到止血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且能减少输血量。
日常护理
保持卫生:勤换内衣裤并清洗外阴,预防感染。
合理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和新鲜蔬果。
适当运动: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
充足休息: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睡眠,减少疲劳。
温馨提示
产后出血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判断和及时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风险。希望每位妈妈都能平安度过产后恢复期,享受与宝宝相处的美好时光。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 每小时至少浸透一块垫片的出血,或者有鸡蛋大小或更大的血凝块。
- 手术伤口(也称为切口)不愈合。
- 腿部肤色改变或肿胀以及触感疼痛或温热。
- 体温 38 摄氏度(100.4 华氏度)或以上。
- 头痛不缓解,甚至服药后仍未好转,或者严重头痛伴有视力变化。
- 如果分娩后在家测量血压,多个血压读数为 150/100 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