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起,番薯生;白露到,栗子咧嘴笑
白露起,番薯生;白露到,栗子咧嘴笑
白露起,番薯生
每年9月7日左右为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意即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了。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时节,是自然界万物成熟与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们调养身体、滋养身心的最佳时期。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江南的白露除了大片的狗尾草和偶尔几片黄叶感受到了几分秋意。在这个节气依然鲜花盛开,野的有苦荬菜、奶白的,鲜黄的两色,还有天蓝色的喇叭花,在路边都非常显眼。蔬菜依旧花开,黄色的丝瓜花、紫红的扁豆花随处都是。而农民屋前屋后的鸡冠花、月季花更是艳丽无比。
一、白露起,番薯生
“白露起,番薯生”,白露时节正是江南番薯开始收获的时候。在白露这天有不少地方都有吃番薯的习俗。番薯又称红薯、甘薯、白薯、地瓜。
明朝万历年间,这种“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唤作“甘薯”作物。其刚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就显示出极强的适应能力,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清乾嘉以来,高产番薯在湖州西部山区迅速推广,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番薯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农作物,只要插进土里,不用怎么管,它就会成活。番薯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各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常常被人们誉为“长寿蔬菜”。只要去其外皮,加上几个青辣椒和几瓣大蒜,清炒就是一道美食,成品颜色翠绿,看着就非常有食欲,吃上更是清脆可口。
村民一家人开心挖番薯
番薯收回家,最好先放在太阳下晒,不晒不甜。番薯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煮,可以烤。对乡土美食而言,灶,大概是五味最亲密的“调和地”。只要走进农家厨房,循着灶头,便会发现美味。农家铁镬焖的干锅红薯最是一绝。洗干净的红薯放进铁镬里,加入适量的水。水干了用余火再焖上一会,直到番薯贴着镬子的一面带点焦糊,打开锅盖,焦香扑鼻。番薯粥是用番薯与白米一起煮是绝配,在这干燥的深秋早晨,来碗暖暖的红薯粥,那个甜丝丝的味道,几乎难以找到能与它媲美的其他食物。而灶膛里的一块煨番薯,却仿佛于阡陌街头的邂逅,让我们为能寻得这种最初的美味而欣喜。把番薯埋在烧柴火的灶膛煨,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做法,它类似于烤,又不完全是烤;类似于焖,又不完全是焖。刚出灶膛的番薯热腾腾的,烫手,拿不住,要像杂耍似的,用双手将番薯来回抛换,还不停地用嘴使劲吹柴禾灰。掰开,里面嫩黄喜人,还滋滋冒热气,香气蹿出,鼻翼翕动。小小咬上一口,甜中带着香,香中带着滑,滑中带着软,那个滋味就别提了。
煮熟的红薯
番薯还有很多深加工的方法,比如晒番薯干,分为生、熟两种。做生番薯干,刨成丝晒干成薯丝,切成片晒干成薯片。熟番薯干,切成条块蒸熟了晒,晒干了再蒸,几个来回,番薯干越来越糯,越来越甜。番薯还有加工成粉丝或粉皮,每年番薯丰收时,埭溪莫家栅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堆积如山的番薯被用来制成纯正的番薯粉丝。莫家栅加工粉丝有110多年的历史,手工粉丝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选薯、清洗、磨粉、沉淀、过滤、蒸煮等多道工序,制成的粉丝色泽通透无杂质,呈现柔和的银白色,口感柔韧软滑有弹性,具有“久煮而不烂、经时而不糊、夹起而不断”的特点,远近闻名。
削番薯晒番薯干
二、白露到,栗子咧嘴笑
栗树的枝头上挂满了圆鼓鼓,全身布满尖刺的栗毛球,犹如卷成一团的小刺猬。当果子成熟时,外壳就会逐渐裂开,露出棕红色的栗子宝宝。“白露到,栗子咧嘴笑”,每年的白露时节,湖州西部山区树上的板栗开始成熟,有些都已经裂开口了,迎风掉落。板栗是地道的中国坚果,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糯甘甜是大多数人对板栗的标准印象,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无论是口感上,还是营养上,都十分优秀。板栗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其维C含量完全碾压西红柿等蔬菜水果。板栗,自古以来便是秋季滋补的佳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成为了秋季养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板栗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五年十月,湖州民进新栗。”长兴板栗历史悠久,据《湖州府志》记载:“茶果栗出四(泗)安山中,岁以充贡”。安吉板栗于明代即为贡品,年贡达5000公斤。据考证,板栗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诗经》中就有“树之榛栗”“东门之栗”等记载。板栗也有早熟和晚熟品种之分,因此整个采摘一直可持续到11月份,在秋风送爽的季节里,可尽情享受板栗,这些来自山野的美味。板栗可以生吃、糖炒、水煮、炖鸡等等,做法很多。
去壳去皮的板栗金黄可人
中国的板栗品种大体可分为北方栗和南方栗两大类。北方栗坚果较小,果肉糯性,适于炒食。糖炒栗子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美味,以北方小个板栗为佳。南方栗坚果较大,果肉偏粳性,适宜于菜用,更可任意搭配,制成美味佳肴。如栗子烧鸡、栗子烧肉等,还可用栗子裹粽子。板栗和鸡是天生一对,板栗烧鸡的最大特点就是鸡肉鲜美、板栗香糯,两者味道很轻易地就能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又不互相干扰。板栗烧五花肉,肉有栗子的清香,栗子混合肉的香味,五花肉红亮浓香、板栗绵软糯香,是味蕾最惬意的享受。
板栗炒鸡
三、秋败丝瓜胜良药
丝瓜是江南夏秋最常见的一种蔬菜,是一种生命力顽强、长势又很快的蔬菜,春天的时候,在院子的墙角撒上几粒丝瓜籽或者是买两三棵丝瓜小苗种上,不用特殊照顾,丝瓜藤很快就能爬满墙头,绿油油的叶片爬满墙头,届时还会开出黄花,结出绿油油的丝瓜,硕果累累的,看上去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线。丝瓜不仅口感清甜鲜美,它还是一种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各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维持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白露前后,很多夏季时蔬已经下季了,但丝瓜仍在生长结果,并且能一直持续到深秋。而且秋天的丝瓜更好吃,民间甚至还有“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的说法。因为秋季早晚温差大,丝瓜的糖分等元素得到了更多的积累,吃起来更甘甜鲜美,而且丝瓜鲜嫩多汁,富含营养,正适合秋分前后干燥的天气食用,这也正是民间所讲的“秋败丝瓜胜良药”的原因所在,古人的这话不仅赞美了丝瓜的美味与营养,更凸显了其在秋季养生保健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清炒、炖汤,还是与其他食材一同烹饪,丝瓜都能为我们带来一份清新的滋味,简单美味,非常适合家庭烹饪。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丝瓜展现其美味与营养价值的时刻。
丝瓜炒毛豆是江南一带经典的农家小炒,清爽不油腻,丝瓜软糯,毛豆香脆。丝瓜菌菇汤绝对是鲜美快手汤,做法简单省事,丝瓜和蘑菇都很鲜甜,不用加过多的调料。当丝瓜与鸡蛋相遇,一场美味的化学反应就此展开,两者相互融合,香气扑鼻。
蒸出锅的丝瓜酿虾滑
丝瓜酿虾滑是一道结合了丝瓜的清爽和虾肉的鲜美的菜肴。挑选丝瓜时,尽量选择粗一些的,便于制作丝瓜盅。用小勺沿着丝瓜的白色边一圈,将中间的瓜肉慢慢挖掉,留下边沿的瓜肉大约一公分的宽度,底部也留约一公分的厚度,制成丝瓜盅,嵌入虾滑。清蒸丝瓜酿结合了丝瓜的清香甘甜和鲜虾的鲜美口感,荤素搭配,让菜品营养均衡,而且轻食少油、健康美味,因其可爱的造型和美味的口感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四、白露食梨、饮茶、喝米酒
在江南地区,白露时节还有很多食俗,比如民间谚语有“白露食梨,秋冬安康”,秋梨是白露时节最常见的水果之一,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起到生津止渴、止咳化痰的效果。
人们常说“白露秋燥猛于虎”,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大,也是容易干燥的一个节气,白露吃梨可以缓解由于空气干燥导致的口干、唇干、咽干的现象,在这凉爽初现、干燥渐起的时节,秋梨以其独特的清甜与滋润,成为了抵御秋燥、滋养肺阴的不二之选。恰似秋风送爽,带走体内燥热,留下丝丝凉意与舒爽,无论生吃还是制作成饮品或者糕点,都能带来丰富的口感和营养。“白露茶”是一款以白露时节采摘的嫩叶为原料制成的茶饮。它具有清香高雅、滋味醇厚的特点,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白露茶,也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丰收。
新榨的石榴秋梨汁
在白露时节,江南许多地方都有喝米酒的习俗。米酒,作为温补的佳品,不仅养胃健脾,还能驱散寒凉,也是秋季进补的优选。米酒除了可以煮汤,还可以做成点心,酸甜可口,美味营养。而将米酒与糯米小圆子结合,更是创造出了一道美味与营养并存的佳肴——酒酿圆子。这道甜品不仅色泽诱人,口感更是软糯香甜,既暖身又暖心,是家人团聚时不可多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