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分辨真假卧龙岗?豫南首府本来就人杰地灵,好玩的地方多
为什么要分辨真假卧龙岗?豫南首府本来就人杰地灵,好玩的地方多
南阳,这座豫南首府,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从古老的府衙到三国时期的卧龙岗,从美味的锅贴饺到独特的文化景观,这里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出游的快乐就是意料之外,到南阳确实是意料之外了,快乐不快乐就看你说。
昨天晚上其实早就到南阳了,但是为了找口吃的,硬生生在南阳市中心堵车找车位,然后排队半个小时。
就为了吃口锅贴饺嘛!
其实这个锅贴饺还真是不错,但是更好的那个什么茄子,还有肚丝汤,对了,小碗的烩面口味很正,量也不小。
就是南阳没有什么特色酒。
今天上午安排有南阳府衙和卧龙岗景区,先去南阳府衙,这个昨天晚上路过,人太多车不好停,早去早回。
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八点半到,路不堵停车场空位多,回来的时间就不行了。
南阳府衙的鱼
南阳府衙始建于元,总体布局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格局和风貌,说是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府衙,AAAA景区,全国文保而且免费。
你看,内乡县衙也是AAAA,却要70元门票,格局就不够了。
大门前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等主体建筑基本完整。新中国成立后,南阳知府衙门在1949年到965年成为南阳地区专员公署所在地,还是衙门。
参观古代的衙门,真是要学习一点文化的,沿着中轴线,有召父坊、杜母坊,仪门,戒石坊,吏、户、礼、兵、刑、工六曹房。
当然知府大人生活区也有,还有几个展览,师爷文化,匾额文化都有一些普及,比较吓人的是刑具,还有一个地牢没有开放。
这里有名的是一个“羊续悬鱼”的故事。
说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为人廉洁、吃的差穿的破。府丞焦俭听说羊续喜欢吃生鱼,就买一条鱼送给羊续。等焦俭走后,羊续便把这条鱼挂在室外。
第二天焦俭又买了一条鱼送到羊续,羊续便指着那条枯干了的鱼:你上次去年送的还在这里呢!”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腊鱼的来历,但是这个故事很有名。
“父母官”、“召父杜母”等词语也源于南阳府衙。
卧龙岗
这次出来其实就想过:襄阳古隆中和南阳卧龙岗总要去一个,我不管那个是真假。
只要不堵车,从南阳府衙到卧龙岗景区很近,十几分钟的路程,不过今天人有些多,过年有庙会。
平时卧龙岗景区免费,今天预约没有了,我之后卖30元门票,来都来了,还能不拜拜孔明先生?
官方介绍南阳卧龙岗,南濒白水,北障紫峰,登其顶可瞰南阳,因地势四面稍下,惟中岗隆起,故又称隆中。相传 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地和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也是“三分天下”的策源地和历代官方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你看人家官方都说“相传”。
今天人多,但是里面确实很大。大门两边是水池,上面还有灯展的布置。有一个“千古人龙”石牌坊,三门四柱,通体雕饰。再走,就看到红色的门墙。
据说这里始建于元代,当然也有说法认为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年代越久远,就越保真。
武侯祠三个字是郭沫若题写的,落款为“一九五九年八月八日”,郭老的字算是金字招牌了。从下往上看,更加巍峨壮观。
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
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 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上面的内容是我抄写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松柏森森。
武侯祠我去过的不少,里面共同的特点是古木都多。
另外这里碑石林立,也是一大特色。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
有时候,有些古迹没有必要较真,历史悠久了,来的人多了,这里自然也就成为了胜地。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是假的,有了历代名人的背书,假的也成了真的。
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时,曾挥泪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你说这有意义没有?
本来很多东西就是一个“意象”,不比较真,试想一下:你在北京城弄个“大唐不夜城”,就太假了不是?
这个南阳的意象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杜甫:“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白居易:“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左宗棠:“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出处动关天下计,草庐我也过来人。”
还有武侯祠的对联题匾,内容都值得一看。
我真是匆匆而过,连到南阳汉画像馆看的时间都没有,人太多,停车太不方便。
南阳说自己有五圣: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不争辩,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
连刘皇叔都要三顾,我这浮光掠影的一瞥,肯定是不行的,以后还得来。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