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琳版“箭在弦上”:一篇檄文引发的三国趣闻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08: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琳版“箭在弦上”:一篇檄文引发的三国趣闻

“箭在弦上”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它的字面意思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随时准备发射,比喻事情发展到必须立即行动的地步,无法回头或拖延。

01

陈琳的“箭在弦上”时刻

陈琳,字孔璋,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早年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任职,后来避难到冀州,加入了袁绍的幕府。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一触即发。袁绍为了师出有名,决定写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这个重任自然落到了陈琳这位大才子身上。

02

一篇让曹操“头风病愈”的檄文

陈琳接到任务后,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这篇檄文文情并茂,有条有理,不仅历数了曹操及其家族的罪状,还号召各方势力共同讨伐曹操。

据说,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病,疼痛难忍。当他听说有人写了一篇辱骂自己的檄文时,便让人读给他听。结果,当读到第三段时,曹操竟然坐了起来,一把抓过檄文仔细阅读。读完之后,他不仅不生气,反而惊叹道:“此才子把我的头痛病都治好了!”

03

从袁绍到曹操:一个文人的命运转折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也被曹军俘获。按理说,写了这么一篇痛斥曹操的檄文,陈琳的性命应该是岌岌可危了。然而,曹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当曹操见到陈琳时,问他:“你骂我就骂了,怎么连我的八辈祖宗都给骂了?”陈琳回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后不仅没有治罪,反而很赏识他的才能,让他留在府中专门负责起草文书奏章。

04

“箭在弦上”的历史启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八个字,不仅是陈琳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写照,更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生动描绘。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割据、战乱频仍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洪流中身不由己,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随着时代的弓弦射出。

陈琳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才华和智慧仍然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真正的智者,总能在风云变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