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全面升级防洪抗灾体系,涿州不再惧怕洪水
河北省全面升级防洪抗灾体系,涿州不再惧怕洪水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河北涿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累计降水量超过300毫米,导致严重洪涝灾害。这场灾害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不足、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面对挑战,河北省迅速行动,全面升级防洪抗灾体系,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三道防线,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河北省水利部门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在重要流域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及大型水库工程防洪影响区等区域规划建设测雨雷达站网,提高对暴雨的早期预见能力。第二道防线是利用现有的2782处雨量站,提升对暴雨时空分布和产汇流面降雨量的监测精准度。第三道防线是在现有224处水文站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水文监测技术和设备,强化“洪水演进”监测预报。
在预报方面,针对河北省山前到平原过渡带短、夏季降雨集中的地形气候特点,建立了“三个3天”(3天预报、3天预测、3天展望)的洪水预报模式。全省水文系统依据降雨预报和雨情水情实测结果,分河系对河道产流、水库来水、河道洪峰等进行超前预测、滚动预报、实时修正。
在预警方面,全省已建成雨水情信息、洪水实时监控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平台,完善了洪水和山洪灾害预警发布体系。各级水利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和雨水情发展情况,定期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通过监测预警、各类媒体和“三大通讯运营商”等平台,及时发布洪水和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完善预警预报机制
河北省自然资源部门坚持早部署、早行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下沉一线指导市、县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排查。2023年汛前,组织132名专家下沉驻守9个山区市71个重点县,开展地灾防治培训88场、4526人,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433处,其中崩塌1739处、泥石流1416处、滑坡677处、地面塌陷518处、地裂缝83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并向所威胁的单位和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
在预警预报方面,2023年,面对“23·7”强降雨,全省及时发布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4期、预警短信5万余条,有效转移受威胁群众2.25万人。进一步强化与相关部门会商联动,密切关注雨水情趋势,完善预警信息“叫应”机制,畅通预警发布渠道,综合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途径,及时将预警信息直达基层防灾负责人、隐患点监测员。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河北省不断完善应急响应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人员转移方面,指导各地编制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受威胁区域清单、防汛避险人员转移预案、避险转移明白卡。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员、地勘队伍、驻守专家和监测预警设备作用,落实好“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三查”制度,做到灾情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根据预警区域和预警级别,按照“强降雨时紧急撤离、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的要求,指导基层政府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切实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适当扩面”。
结语
通过构建三道监测防线、完善预警预报机制、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优化应急响应体系,河北省正在全面提升防洪抗灾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确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