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意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意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句诗出自鲁迅的《惯于长夜过春时》,描绘了一幅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在梦中,诗人仿佛看到了母亲因担忧而落泪,而现实中,城头的旗帜不断变换,象征着军阀混战的动荡时代。
诗句的出处与背景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梦中依稀看到慈母的泪水,而在现实中,城头的大王旗却不断变换,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这句话深刻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孝道精神。
《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创作背景
《惯于长夜过春时》是鲁迅在1931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鲁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首联"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描绘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状态,鬓发斑白的他带着家人在长夜里度过春天,形象地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诗句的深层含义
接着,诗人通过"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两句,将个人的思念与时代的变迁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梦中,母亲的形象是慈祥而温暖的,而在现实中,城头的旗帜变换则显得冷酷无情。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动荡的无奈和忧虑。
诗人的愤懑与批判
诗中的颈联"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面对战友的牺牲,诗人感到无法忍受,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他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表达了对战友的深切哀思和对敌人的愤怒。
尾联"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则表现了诗人的愤懑之情。吟诵之后,诗人俯视周围,却发现没有可以发表的地方,只有清冷的月光照耀着他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这种无奈和愤懑,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批判。
诗歌的艺术价值
《惯于长夜过春时》以其凝练的诗句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苦难和挣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