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云南苗族媳妇的神秘婚礼:从恋爱到拜堂的十大仪式
揭秘云南苗族媳妇的神秘婚礼:从恋爱到拜堂的十大仪式
在云南苗族山寨里,一场独特的婚礼正在上演。新郎带领着迎亲队伍,手持芦笙,唱着山歌,向新娘家进发。而新娘家的亲友们则在门前设下“关卡”,要求新郎完成一系列考验才能带走新娘。这场充满欢声笑语的婚礼,正是云南苗族媳妇的神秘婚俗之一。
从恋爱到拜堂:十大仪式见证爱情
苗族婚礼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从相识到成婚,苗族青年需要经历十道程序,每一道都寓意着十全十美。
恋爱相识:以歌传情
苗族青年达到婚龄后,便通过“坐茶棚”、“玩山”或赶歌会、踩芦笙等社交活动,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建立感情,确定恋爱关系。“茶棚”是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不设在寨中,都是在风景较好的寨边,建有遮风避雨的棚子,棚内有凳,坐茶棚都在白天进行。“玩山”男女青年不管是相识与否,无论旧友、新好都可以定日 “玩山”,玩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地点可选择在离寨子不远而人又能看得到的河边、路口、桥头、树下、草坪等地方。
媒人提亲:善言巧语
苗族婚姻无论是包办婚姻还是自由婚姻,都要经过媒人提亲。媒人一般是男女双方各找一个,媒人都是找寨子中善于言辞,能说会道,福气较好的中老年妇女,男方认为有适合与自家儿子般配的姑娘,还是孩子自己相中的对象,就由男方的媒人跟与女方家有些瓜葛关系的中老年妇女联系为媒,到女方家踩门提亲,介绍男方家的基本情况和男方儿子的人品,开始时,女方不轻易放口承诺,需要征求女儿和家族的意见,这时一般不招待媒人,做出一副高傲样子,不然就失去体面,即时同意了,也要故意说一些搪塞的话,如“我家姑娘还小,不着急,还想让她在家里多呆几年再说”,后经媒人多次反复说亲,才肯答应。
上门相亲:互换信物
接到女方媒人传话说:“姑娘有意识,家人也同意时”,男方才请媒人陪同到女方的媒人家里,再由男女双方的媒人带领相亲人进女方家里相亲,这时女方才会设宴招待媒人和相亲人,男方上门相亲所备的礼物,主要是酒、肉、炮茶、黄豆、茶叶、盐等,还有一个红包。饭后双方通过见面,又与媒人所说的没有什么异议,两个年轻人就可以互换信物,交换的信物,女的多是手镯、项链,男的多是戒指、头巾或互换衣服,若是结婚之前,一方或双方的感情有变,不愿意结合,信物可互相退还。
敬酒认老:感恩父母
这个程序一般是男方父子或儿子和寨子里能说会唱的老人前往,男方要带上酒、肉、糖等,并跟女方父辈兄弟,一家准备一个篮子,有几兄弟准备几份,篮子里的内容主要是两斤肉、两斤酒、两包糖、两把面、两包泡茶,晚上女方会把哥兄老弟的家人全部请到家里来。共进晚餐,开餐前先由男方的老人说明来意,主要是说感谢父母之类的话语。女方的父母也会说女儿把人了,新姑爷上门之类的话语。
订婚认亲:歌酒传情
男方请2到3人挑着酒、肉、糖等,放炮进到女方家中订婚,来认五福以内的亲房。为每户亲房准备一份礼品(主要包括肉1.5斤,糖一包、糯米粑粑两个),晚上设宴款待亲房,酒席间双方主要是以歌传情,主宾主要是以对歌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一问一答,如主人会以歌问?“多年冇把歌来唱,关在桃园这多年,今日来好一朝客,也要开锁把歌玩,手将花篮去打菜,忘记转手关了门,何时来好一朝客,不知为因是为由”。客人会答:“云南淘金因为口,四川熬盐因为咸,因为江南阳春早,阳雀来到树头谈,郎是为条姻缘路,客是来落旺家门,两边都是包丞相,歌也开心酒开坛”。订婚认亲一般是到女方家吃住两晚,亲房族每家每户都要吃到。
圆媒过礼:大房族聚
圆媒过礼的程序礼节与订婚认亲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与陪客的人数更多是大房族,到女方做客的人员3到4人,时间更长住3晚以上,担去的礼物更多,增加了给女方的衣布、银饰等。男方去圆媒过礼的人员,三天三晚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酒席上,正席酒由女方陪客人员先唱歌寻问,“哪个年间天日月,天天日月不分明,天天日月无月亮,哪人是个几时难?”男方会答:“混沌年间无日月,天天日月冇分明,天天日月无月亮,张郎刘妹几时难”。酒席上男方去做客的人员会先敬女方来陪客的大房族的酒,然后互相敬酒,氛围暨隆重热烈又欢乐和谐。正席酒吃完后,女方家姑娘还要来座夜唱歌派平伙。散客哪天女方家房族还要给新郎打发鞋子、衣布等。
讨要八字:择定良辰
是在过礼后,由男方派男女红人,携带酒肉到女方家里,“讨要女方的生辰八字”,女方把亲房长辈都请来(女方家确定男女红人)在红纸上写上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酒席上女方红人,把写好的“八字”交给男方去的红人。这种形式和礼节就称讨“八字”
择定婚日:良辰吉日
男方拿到女方的“八字”后,即请先生把男女双方的“八字”进行推算,择定双方都大吉大利的婚嫁日子。先生会开出单子,写明婚嫁的年月日,女方出嫁几时出门,几时进男方家门,婚期确定后及时把回单送到女方家,告知婚嫁日期以便女方早做准备。
协商婚事:筹备婚礼
主要是男方到女方家里共同协商举办婚礼的相关事宜,女方这边有多少客,需要男方来多少斤酒,多少斤肉,
举办婚礼:喜庆高潮
婚礼当天,男方亲友会聚集在新娘家门前,使用葫芦筛、牛角钹、梆子等乐器奏乐,并随着音乐舞蹈,欢庆气氛。他们还会挤进门口,一边跳舞一边唱歌,为婚礼增添热闹。
新娘的嫁妆多以纺织品为主,包括裙子、布鞋等。在苗族传统中,女孩从大约14岁起就开始自己缝制衣物,因此新娘的嫁妆往往也包含了她自己亲手制作的服饰。
新娘的着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她通常会头戴散发礼帽,头顶放置花蔟,颈戴银饰,胸挂银牌,腰插麦穗灯笼,身穿绸缎短衫、长褂、花裙等。在苗族人看来,新娘的衣着不仅关系到男方家庭的“面子”,也体现了新娘的人生价值。
婚礼仪式中还包括了如“打亲戚”、“敬酒”、“请客”等传统环节。“打亲戚”是指新郎向新娘的亲友敬献猪肉腿,亲友们会拍打猪肉腿,同时为新婚夫妇送上祝福。
婚礼的高潮之一是祝酒宴,宾客们围坐在竹椅上,享用着丰盛的美食和酒水。宴席的丰盛程度被认为能够反映出新婚夫妇未来的生活品质,因此十分重要。
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苗族婚礼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文化,是苗族人民传承的重要部分。
独特的婚俗文化
苗族的婚礼是一个复杂而庄重的过程,它通常包括提亲、订婚、迎娶三个主要阶段。在提亲环节,男方家庭会派出代表,携带礼物前往女方家中表达结亲的意愿。这一过程不仅是两个家庭之间的沟通,更是对女方家族地位的一种尊重。订婚则是双方达成婚姻协议的标志,通常会选择一个吉日举行仪式,男方会送给女方一定的财物作为聘礼,象征着男方对女方的承诺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投入。迎娶是婚礼的高潮,男方家族会在选定的良辰吉日,带着迎亲队伍和丰厚的彩礼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
苗族结婚风俗的特色在于其丰富的仪式和象征意义。例如,在迎娶过程中,新娘会被要求穿上由男方提供的盛装,这象征着新娘从女儿身份向妻子身份的转变。此外,婚礼中还会有一系列的歌舞表演,这些歌舞不仅为婚礼增添了喜庆气氛,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新人和宾客共同分享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婚后习俗
在苗族的传统习俗中,婚后生活也有着一系列独特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一段时间内需要住在男方家中,与男方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同时,新娘需要学习男方家庭的生活习惯和规矩,逐渐融入新的家庭环境。
此外,苗族人还注重婚后的生育和育儿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通常会尽快生育子女,以延续家族血脉。在孩子出生后,家长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仪式,祈求孩子健康成长、幸福平安。同时,苗族人还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和传统智慧,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
文化意义与传承
苗族的结婚风俗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爱情、家庭和婚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通过一系列繁琐而庄重的仪式,苗族人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重视和祝福,也传承了苗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苗族的结婚风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一些年轻人开始追求现代化的婚礼方式,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度逐渐降低。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苗族的结婚风俗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结语
苗族的结婚风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也承载了人们对爱情和家庭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苗族结婚风俗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苗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苗族结婚风俗的研究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年轻人的选择和创新,为苗族结婚风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苗族的结婚风俗将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