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糖尿病管理新突破:从饮食运动到干细胞治疗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50: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糖尿病管理新突破:从饮食运动到干细胞治疗

2024年9月,一则重磅消息震惊了医学界:一名25岁的中国女性通过自体重编程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了1型糖尿病。这是全球首例通过该方法治愈的糖尿病病例,为数亿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一突破性进展来自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他们从患者体内提取细胞,通过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技术生成胰岛素小体聚集体,并将其移植到患者腹部肌肉。术后不到三个月,患者开始自行产生胰岛素,一年多来已完全停止使用外源性胰岛素。

这一成功案例展示了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科学管理仍然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下面,我们将从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糖尿病患者如何有效管理血糖。

01

饮食管理:既要控制总量,又要优化结构

1. 个体化饮食方案是基础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强调,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由于老年人已形成固有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其意愿和能力,同时兼顾健康食物的可获取性。

2. 碳水化合物:关注“质”与“量”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质量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蔬菜,避免精制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同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摄入量,一般建议占总能量的45%-60%。

3. 蛋白质:适量增加,合理选择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2-1.5克/千克体重。蛋白质来源应多样化,包括动物蛋白(如鱼、瘦肉、鸡蛋和奶制品)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和坚果)。

4. 调整进食顺序,优化餐餐结构

研究表明,调整进食顺序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放在餐后食用,优先摄入蔬菜和蛋白质。同时,合理分配餐次,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

02

运动管理:科学锻炼助力血糖控制

1.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是首选,结合抗阻运动(如哑铃、深蹲和俯卧撑)效果更佳。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活动。

2. 把握运动时机和时长

餐后半小时到两小时是运动的最佳时机,此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效果更好。每次运动时间应控制在20-60分钟,包括10-2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 判断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另一种判断方法是: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稍加快,但能正常说话,不能唱歌,感觉稍累但不疲劳。

4.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以防低血糖。选择宽松的服装和舒适的鞋袜,特别是糖尿病足患者要注意足部保护。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时刻关注心率变化及感觉。

03

血糖监测:精准管理的关键

1. 监测时机

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糖尿病类型和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需监测4-10次,包括餐前、餐后、运动前后和睡前。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需每天监测多次;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的,可减少监测频率。

2. 目标范围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血糖目标范围是:餐前80-130毫克/分升(mg/dL)或4.4-7.2毫摩尔/升(mmol/L),餐后两小时低于180 mg/dL(10.0 mmol/L)。但具体目标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特别是老年患者和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3. 监测方法

血糖监测主要有两种方式:连续血糖监测仪(CGM)和便携式血糖仪。CGM可每几分钟测量一次血糖,适合需要频繁监测的患者。血糖仪则通过指尖采血检测,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糖尿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规律的运动和精准的血糖监测,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像干细胞治疗这样的突破性进展,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