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俗语中的烟火人生
品俗语中的烟火人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烟火人间,“饭”承载的可不只是辘辘饥肠的慰藉。仔细想想,生活里诸多与“饭”相关的俗语还真不少。
平常日子里的简单餐食是亲情纽带,让心有归处。林清玄曾写下一段话“真实的人生没有人能拿一百分,工作不会一百分,爱情不会一百分,婚姻不会一百分,人际关系不会一百分,健康状况不会一百分……”
是啊!生活不会永远“酒足饭饱”,懂得知足感恩,纵然是简单饭菜,也有回甘。
“听人劝,吃饱饭”这句俗语,源头藏在民间生活的褶皱里。农耕时代,人们靠祖祖辈辈的经验种地,若不听老一辈劝诫,误了农时,便可能面临颗粒无收、饥肠辘辘的困境,所以需要虚心向上一辈请教。
三国时期,刘备听诸葛亮建议,占荆州、夺益州,成就蜀汉大业;而项羽不听范增劝阻,鸿门宴放走刘邦,终致乌江自刎。日常交流、职场拼搏、生活抉择,这句俗语劝诫人们莫要一意孤行,思考下别人的建议是否有可取之处。
再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句比较俏皮的生活寓言。记忆中,儿时守在锅灶旁,眼巴巴望着刚出锅的豆腐,心急火燎地送入口中,结果被烫得舌尖生疼。生活不也如此,行事若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往往就会像急着吞咽热豆腐,容易落得个狼狈收场,事与愿违。
创业之路,荆棘丛生。资金短缺,方案难于实施,彼时的困境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困境恰似烈火,能淬炼真金,人的能耐很多时候都是被逼出来的。创业者们四处奔走,求贤问计,整合资源,重新精心规划蓝图,咬牙坚持,熬到能让“生米煮成熟饭”,事业逐步有了起色。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句话让生活添置一把标尺。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依故事脉络、人物性格“量体裁衣”,书写千古奇书;再看日常理财,也需要依据家庭每月收入的多寡、开支的大小状况“看菜吃饭”。合理规划,保持收支平衡,让日子过得安稳有序。
“茶饭无心”,是心情的晴雨表。人在遭遇职场危机时压力骤增,满心忧愁如何化解困境,无暇顾及饮食。或在经历失恋、与亲人朋友吵架、与好友陷入矛盾时,沉浸在悲伤、委屈、愤怒情绪里,往往茶饭不思。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活灵活现地勾勒出纨绔子弟的慵懒丑态。文学作品里的薛蟠,仗着家世显赫、富贵滔天,整日游手好闲,斗鸡走马,过着寄生虫一般的生活,终是一事无成。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一语道破世态炎凉。《水浒传》中,宋江在江州仗义疏财,酒肉不断,兄弟众多,可一旦祸从天降,真正能舍生忘死、拔刀相助者却寥寥无几,令人唏嘘。
“粗茶淡饭”,是一张素净的生活画笺。就像叶嘉莹先生,历经风雨,安于粗茶淡饭,在书卷墨香中沉淀智慧,书写从容人生。
俗语还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它提醒我们,每餐过后,适度散步活动,促进消化,让身体机能保持良好状态,适量运动有利于延年益寿。
那句“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直白而有力地强调了吃饭对维持生命活力的关键作用,无论生活多忙碌、压力多大,都要按时吃饭,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是拼搏奋进的根基。
一张饭桌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映照出人间真味、人情冷暖。让我们于一粥一饭间,咂摸这些俗语真意。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