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雪泥鸿爪里的兄弟情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4: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雪泥鸿爪里的兄弟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与苏辙这对兄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诸多动人的诗篇。其中,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不仅展现了兄弟间的手足之情,更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成为了中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01

相携话别,雪泥鸿爪

故事要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冬天说起。当时,苏轼被任命为陕西凤翔签判,弟弟苏辙送他至郑州,随后苏辙独自返回京城,再次经过渑池时,写下了《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中写道:“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句诗道出了兄弟二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也暗示了仕途的艰难。

苏轼在回复苏辙的诗中,开篇即以“雪泥鸿爪”为喻,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个比喻极为生动:人生所经历的地方和事情,就像大雁在雪地上留下爪印,随即又飞走了,雪一化,痕迹也就消失了。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生中的相遇与离别,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02

人事变迁,物是人非

苏轼在诗中写道:“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这句诗背后有一段故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赶考时,曾在渑池县的僧舍住宿,并与老和尚奉闲相谈甚欢,还在墙上题诗。五年后,当苏轼再次想起这个地方时,当年接待他们的老和尚已经去世,建起了新塔,而墙上题写的诗句也因墙壁损坏而无法再见。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03

共忆往昔,手足情深

诗的最后两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更是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弟弟的思念。苏轼在自注中提到:“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这是说当年他们赴考时,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死了,只能骑着小毛驴继续前行。这种艰难的旅程,成为了兄弟间共同的记忆,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04

从古至今,兄弟情谊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兄弟情谊的作品不胜枚举。从先秦的《常棣》到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再到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友于兄弟的传统美德。而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以其独特的哲理性与深情,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雪泥鸿爪”这个成语,正是出自这首诗。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相遇和离别,都值得我们珍惜。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痕迹,最终会汇聚成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通过这首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们之间的感情,超越了普通的亲情,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正如苏轼在另一首诗中所写:“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种超越生死的兄弟情谊,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淡薄。苏轼的这首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什么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惜的兄弟情谊。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了那些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因为,这些情感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