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仍是甲流首选药,新型药物疗效更优
奥司他韦仍是甲流首选药,新型药物疗效更优
随着冬季的到来,甲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流感中心数据显示,近期甲流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为了有效应对甲流高烧,专家们发布了最新的医学指南,其中奥司他韦被列为重要推荐药物。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在患病后48小时内显著降低病毒复制,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此外,指南还建议配合其他对症治疗药物,如布洛芬用于退烧,以及中药如葛根汤和荆防败毒散进行辅助治疗。了解这些最新指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甲流的侵袭。
奥司他韦:甲流治疗的首选药物
奥司他韦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抗流感病毒首选药物,被多个权威指南推荐。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阻止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传播。
正确使用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有胶囊剂、颗粒剂和干混悬剂等多种剂型。其中,干混悬剂因其剂量可调性,特别适合儿童使用。以下是干混悬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 使用前轻拍瓶身,使药物粉末松散
- 用量杯取55ml水,全部加入瓶中,拧紧瓶盖振摇
- 将塑料内塞按压进玻璃瓶瓶颈,再次拧紧瓶盖
- 将给药器的推杆推至尖头位置,拧开瓶盖,将尖头插入塑料内塞中
- 倒转瓶子和给药器,抽取所需的药液量,将瓶子和给药器恢复正位,拔下给药器
- 直接将给药器放入患者口腔中,轻推推杆,确保药液都被患者咽下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多少剂量,一瓶干混悬剂必须加入55ml水,这样配置出来的混悬液才能满足每1ml混悬液含奥司他韦6mg的标准,确保所需剂量的准确性。药品包装附赠了10ml给药器,患者应该根据医嘱准确量取所需剂量。给药完毕后用流动的水分别清洗给药器的两个部分。服用后应将瓶盖拧回玻璃瓶并旋紧,避光置于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混悬液冷藏储存于2℃~8℃环境中不得超过17天,不得冷冻;或在25℃(允许短期在15℃~30℃)环境中储存不得超过10天。
奥司他韦的耐药性
虽然奥司他韦已上市20多年,但其整体耐药率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一项持续8年、近14万例样本的监测结果显示,奥司他韦的整体耐药率仅为0.68%。
新型抗流感药物:昂拉地韦
尽管奥司他韦疗效确切,但流感病毒的高突变率和耐药性问题仍令人担忧。幸运的是,新型抗流感药物正在研发中。其中,昂拉地韦(Onradivir)备受关注。
昂拉地韦是一种RNA聚合酶PB2蛋白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复合物的复制功能发挥作用。临床前研究显示,昂拉地韦对多种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能力显著优于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且对耐药病毒株同样有效。
在一项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中,昂拉地韦表现出优异的疗效。与安慰剂相比,所有剂量组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缩短,其中600mg组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昂拉地韦还能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和病毒载量,且安全性良好。
其他治疗措施
除了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同样重要。当体温超过38.5°C时,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对于轻度发热(37.5°C~38.9°C)的儿童,可酌情使用退热药物。
物理降温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可以通过温水擦浴、多喝水等方式帮助降温。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重要提醒
- 用药需遵医嘱:所有药物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 及时就医:高危人群(如老人、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
- 预防胜于治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面对甲流高烧,科学应对是关键。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配合对症治疗和生活调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