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如何预防汽车自燃?
夏季高温,如何预防汽车自燃?
随着夏季气温的持续攀升,车辆自燃事故进入高发期。从武汉到北京,从洛阳到宁波,近期已发生多起车辆自燃事件,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那么,车辆为什么会自燃?作为车主,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一危险情况?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近期车辆自燃案例
湖北武汉
7月2日下午,武汉光谷大道高架上一辆白色油车起火。火灾导致隔音屏燃烧,并有部分燃烧碎片掉落在高架下方的马路上,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北京
6月17日凌晨2时2分,京开高速上一辆行驶中的小轿车突发自燃。消防接到报警赶到现场将火扑灭后,车已被烧成了铁架子。据驾驶人描述,自己行驶途中没听见异响,也没闻到胶皮味,突然就看到前机盖有烟冒出,自己在应急车道停车后,刚下车不久,火就一下子着了起来。
河南洛阳
6月13日,河南洛阳。当日早上 ,一辆轿车行至古城快速路与厚载门街交叉口时突发自燃,万幸的是车上人员没有受伤。
浙江宁波
6月4日10时07分,浙江宁波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洪塘站接到报警称,洪塘街道某路段一辆临时停靠在路边的小轿车突发起火。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置,经过六分钟的紧张处置,火势被彻底扑灭。
车辆自燃的原因分析
炎炎夏日,为何车辆行驶过程中会突发自燃?作为车主应该怎么办?
多数情况下,车辆自燃都发生在发动机舱内。发动机工作时,机舱内温度很高,容易使车内电线线路的绝缘层软化、老化、裂损,导致线路漏电短路起火。
若车辆长期未检修,车辆的油管线路逐渐老化,甚至破损,容易出现渗油、漏油情况,渗漏出的燃油一旦碰到发动机舱内的高温部件,极易产生明火引发车辆自燃。夏季若长时间驾驶,发动机在高负荷、长时间运转的情况下,发动机舱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更容易导致线路软化,甚至是脱落。
过高的温度也会加速零部件老化,增加车辆自燃的隐患。此外,一些放置在车内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打火机、老花镜、碳酸饮料、罐装喷雾、充电宝等,在高温暴晒下,也可能变成“危险品”。
自燃前的预警信号
车辆跟人一样,“生病”之前总会有点症状,比如车身有异味、仪表灯不亮、车头冒烟、耗油量增多等。我们要有效利用车辆火灾扑救的“黄金3分钟”,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自燃后的应对措施
车辆燃烧3分钟内为火灾的初起阶段,一般火势不会太大,在可控的情况下可以自己灭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引擎盖打开时会造成空气对流,引发火势喷发,因此在打开引擎盖之前,应先把灭火器准备好。
如果燃烧超过3分钟,火势较大,单凭个人力量难以扑灭后,应果断弃车逃生,同时拨打119和122及时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