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妙音国学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18: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妙音国学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本章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炼方法。致虚即是消解心智作用,消除心机和成见。运用心机会使心灵变得迷糊,固执成见会阻碍我们的认识能力,因此致虚是为了消除心灵的障碍和澄清混乱的心智活动。

而要实现致虚,就必须守静。通过静心修炼,我们才能深深地积蓄能量。本章还提到了“归根”和“复命”。归根就是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而根源就是虚静的状态。一切存在的本质都是虚静的,回归到虚静的本质就是“复命”的思想。

“复命”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宋学“复性”说的基础。庄子在《庄子·缮性篇》中提出的“复初”主张与“复命”和“复性”有着相似的概念,与本章的内容也有密切关系。老子的复归思想是关于人的内在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回顾和反思。

他们认为人的内心本来是清明透澈的,只是因为过于聪明和贪欲的活动而变得混乱和迷失。因此,应该放弃这些聪明和贪欲的活动,回归到原本清净透明的状态。规律是如何被观察到的呢?

人们认为规律具有重复性,它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当某个因素存在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人们如何认识自己?当这些情况出现时,我开始感到情绪异常,我需要避免这些因素。

我知道如何控制它,如何认识它,如何利用它。我知道如何创造条件,使我保持高昂的状态和积极的心态,以恢复自己。

因此,我们常常用“恢复”这个词。大家都知道,重要的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而是这个螺旋式、波浪式的奋进过程,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这句话意味着万物都会回归到它们的根源,回归根源即是安宁。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回归本源,找到自身的本质,从而达到宁静。另一层意思是我们要以静观的方式看待问题。

这两个字“静观”非常有意义。“万物静观尤自得”。当我们以静观的态度观察万事万物时,我们能看到它们的本质。面对问题时,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归根曰静”无论是在认识方法上还是生命的本质上都是如此。在《道德经》中,前三个字是“道”、“德”、“常”,特别是“常”。这个“常”一直在我们的文化中被引入哲学领域。

荀子在他的哲学论文《天论》中写得非常出色,开头的第一句话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善良而存在,也不会因为夏桀的残暴而灭亡。

现在我们所处的新常态代表着日常和经常。日常与我们息息相关,而经常则代表着规律。因此,这个“常”含有常态和规律的意义。我们应该明白“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以及“复命曰常”的含义。

然而,“不知常,妄作凶”并不属于上述推论的一部分。但我认为这句话值得大家思考,因为它是一种警示。如果我们不了解事物发展的常理和规律,盲目地折腾和胡闹,结果将是非常糟糕的。

虽然我个人非常热情和充满激情,总想做大事情,每天都忙个不停。但是,我们需要先冷静下来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规律和规则。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了解这个“常”,我们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当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规则时,我们变得宽容和旷达,这就是“知常容”。这种宽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情,风吹到墙上时不会被阻挡,而是能够顺利通过。

相比之下,山谷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有足够的宽阔空间来容纳风。这种宽容不仅仅是表面的,而是来自内心的坦荡。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宽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他们可能装作旷达,但内心却充满委屈和泪水。事实上,问题不会消失,只会积聚。真正的宽容是自然而然的,它带来真正的笑容和内心的平静。

当我们具备这种宽容时,我们能够包容他人、包容事物、包容言论,从而做到公平正义。因此,对于个人来说,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规则,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才能达到真正的公正和权威。

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你才能成为一位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或者说你可以称之为“旺”。只有以这种方式来开展事业,才能使其蓬勃发展,并符合天道。

正如古人所言:“顺天道者虽小必大”。只要符合天道的原则,即使一开始做的事情很小,但这个事业会逐渐壮大起来。相反,“逆天道者虽成必败”。

不符合天道的原则,即使事业初期取得成功,也会在瞬间崩溃。为什么要做得如此大?你可能会问,有些人采用了许多恶劣手段,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他们为什么要做得如此大呢?

这是因为他们等待着他们从高处跌落,因为“不符合天道者虽成必败”。当你的事业发展壮大后,一旦从高处跌落,你会彻底失去所有希望。

因此,在我们共同努力的事业中,我们应该心怀坦然,顺应天道,顺应道义,顺应常理,这样即使开始很小,也必将鸿图大展。

即使你认为自己的事业很微小,但至少在内心深处留下一种宁静、安详和安心的感觉。这就是真正的大事业。

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的成就,也没有像别人那样建立起宏伟的事业,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是伟大的,因为这样做不会遭受危险和失败的威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