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过大年 vs 村晚:中国春节的两种打开方式
古城过大年 vs 村晚:中国春节的两种打开方式
春节期间,中国各地的传统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在古城里,依托历史建筑和非遗展示的"古城过大年"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在乡村,由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村晚"则展现出别样的乡土风情。这两种活动形式,一古一新,一官一民,共同构成了中国春节文化的独特景观。
古城里的年味:非遗与历史的交融
"古城过大年"是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性活动,2024年春节期间在多个古城同步开展。活动以非遗展示为核心,通过舞龙舞狮、花灯庙会、传统戏曲等形式,让游客在古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陕西榆林为例,2024年的"古城过大年"活动推出了全国秧歌展演、剪纸大赛等百余项活动,突出陕西非遗迎新春主题。在山西平遥,第六届山西省漆画作品展、社火汇演、花灯庙会等活动轮番上演,以"龙腾新时代 活力中国年"为主题,展现了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广东潮州则以"潮玩古城"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潮州工夫茶艺展示、舞龙表演等,让游客在古城中体验地道的潮汕文化。
村晚:农民自己的文化盛宴
与官方组织的"古城过大年"不同,"村晚"是源自民间的群众文化活动。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浙江丽水月山村的小学操场,当时农民们自编自导自演,表演犁秧田、打稻谷、磨豆腐情景剧,展示蓑衣、草鞋农装秀,演奏二胡、唢呐搭配菇民戏等,看似"草台班子"的演出,恰恰是村民最真挚的文艺表达。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村晚"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群众文化品牌。2021年,"村晚"作为向全国推广的三大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被写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以丽水"村晚"为例,2025年春节期间将举办500多场主题活动,涵盖非遗展演、民俗歌舞、趣味农事等特色主题。在仙渡乡葛畈村,村民们自编自演的《龙腾盛世》《龙吟缙韵》《丰收谢茶》等节目轮番上演,让村民大呼过瘾。在"年俗一台戏"环节,仙渡乡非遗传习馆汇集了高腔木偶、鼓词小戏等丽水非遗,充分展现了地域传统文化。在"年货一条街",丰富的年货、有趣的文创产品被带到了乡村大集,市民游客在边逛边吃边买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两种年味,一样精彩
"古城过大年"和"村晚"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中国人对春节的期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前者依托古城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氛围,通过非遗展示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后者则体现了农民的创造力和对乡土文化的自信。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春节文化的独特景观。
无论是古城里的非遗展示,还是乡村里的自娱自乐,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春节,不妨走出家门,去古城里感受历史的厚重,去乡村里体验民俗的活力,让这个春节过得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