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设集团高效结算管理秘籍
中铁建设集团高效结算管理秘籍
工程结算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工程结算效率、降低结算风险,成为各大建筑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中铁建设集团为例,探讨其在工程结算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行业提供借鉴。
中铁建设集团的结算管理框架
作为中国铁建旗下的核心企业,中铁建设集团年施工能力达700亿元以上,业务涵盖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房建等多个领域。面对庞大的业务规模,中铁建设集团建立了完善的结算管理体系,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高效结算。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结算效率
“穿透式”管理: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公司率先推行“穿透式”管理,通过深入项目一线,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和成本变化,确保结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种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传统结算中常见的数据失真、重复计费等问题。
分级督导机制:中原公司建立了分级督导机制,将结算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项目部、分公司和公司总部三个层面。通过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各层级都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整体结算效率。
全过程监控:中南公司实施全过程监控,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设有专人负责结算相关工作。这种全程跟踪模式不仅提高了结算效率,还有效预防了合同变更、签证管理等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信息化平台建设:华东公司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了工程结算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变更索赔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结算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大大提高了结算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专业人才培养:西南分公司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结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考取一级造价师等专业资格证书,为结算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结算流程
合同管理:中铁建设集团高度重视合同管理,要求所有项目在开工前必须签订完整、明确的合同。合同条款中详细规定了工程范围、计价方式、支付条件等内容,为后续结算工作奠定基础。
签证管理:为避免签证管理混乱,集团制定了严格的签证管理制度。所有现场签证必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预算员共同签字确认,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确保签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审计制度:集团建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对所有项目的结算进行全程监督。审计人员定期对项目进行抽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虚增工程量、高估冒算等问题,确保结算结果的公平公正。
优化会计科目处理,确保财务准确
在会计处理方面,中铁建设集团严格按照建筑行业会计准则,规范使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两个核心科目。其中,“工程施工”科目用于核算项目成本,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工程结算”科目则反映向业主累计结算的工程价款。项目完工后,这两个科目需要进行对冲,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实施效果与启示
通过上述措施,中铁建设集团在工程结算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预防了常见的结算问题,如工程量计算争议、质量问题引发的索赔、工期延误等,还大幅提高了结算效率,缩短了资金回笼周期。
对于其他建筑企业而言,中铁建设集团的结算管理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结算效率,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创新的结算管理模式涌现,推动行业整体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