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进行时:社区创新宣传守护居民“钱袋子”
反诈进行时:社区创新宣传守护居民“钱袋子”
电信诈骗,这个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词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40岁占比高达62.1%。更令人震惊的是,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量最大,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个案损失最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国各地的社区纷纷行动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为居民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
创新宣传方式,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
在江西南昌水南街道书院路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活动正在举行。活动现场,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反诈宣传视频,生动展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视频内容贴近生活,案例真实,让居民们深刻认识到诈骗的无处不在和防骗的重要性。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向居民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趋势、新特点,并手把手指导居民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他们详细介绍了APP的各项功能,如来电预警、短信预警、网上报案等,并提醒居民要时刻保持警惕,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和社区干部联系或者报警。
在山东济南青春家园社区,工作人员更是采取了多种宣传形式,确保宣传活动覆盖到位。一是在小区进出口、楼道、单元门等显眼位置张贴反电信诈骗海报,提醒居民提高警惕。二是社区志愿者深入公共场所、居民家中,发放反电信诈骗宣传册,让居民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方法。三是通过微信网格群、QQ群广泛发布反诈信息,扩大宣传范围。四是邀请公安、金融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为居民举办反电信诈骗知识讲座,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
关注重点人群,精准施策守护安全
老年人作为电信诈骗的高危人群,一直是社区反诈宣传的重点关注对象。在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派出所,青年民警通过向居民发放反诈宣传资料、讲解受骗案例、答题抽奖领取小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居民热情参与,反诈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在江南设计课设推出的“银盾计划”中,更是针对过渡型社区长者的特点,设计了专门的防诈骗服务。该计划通过政企联合、公益性、以一带多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视频宣传、多样化学习等形式,充分发挥长者自身的影响力和表现力,有效普及了防诈知识。
全民参与,共筑反诈防线
电信诈骗的防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在此,我们呼吁大家:
- 保持冷静,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官方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直接要求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 核实身份,不轻易转账。如果对方自称是官方机构或熟人,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或直接联系核实身份。
-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
- 及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
- 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或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钱袋子”,让电信诈骗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