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5条农村丧事的老规矩,建议年轻人要了解,免得得罪人还不知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1: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5条农村丧事的老规矩,建议年轻人要了解,免得得罪人还不知道

在农村,丧事有着许多独特的规矩和习俗。这些规矩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本文将为您介绍五条农村丧事中的老规矩,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遵守这些传统礼仪。

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

在农村,喜事分为红喜事和白喜事两种。红喜事包括结婚、老人过寿、孩子周岁宴、乔迁、升学宴等,都需要事先邀请,未被邀请的人不能参加。而白喜事,即老人去世,则没有这个规矩。村里老人去世,即便是没有被邀请,也是可以去参加的。这种"白事不请自到"的规矩,体现了农村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送礼也是有讲究的。像喜事不能送伞,是因为"伞"的谐音是"散",有分散、离散之意,这样寓意很不好,与喜庆氛围相悖。而在参加寿宴的时候,不能送烟,也是因为"烟"与"咽"谐音,有咽气之意,不吉利,同时烟也是不健康的,所以避讳。参加丧事,那后面是不能补送礼物的,因为这不仅是对主人家的一种打扰,勾起伤心事不说,而且补送礼物的话也寓意不好。

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像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常年在外面,村里或者是亲戚家里办酒席了,自己就可能赶不到,或者是无法赶回来,这样虽然人不能赶到,但是礼物是不能少的。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亲友也不会责怪的,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丧事场合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自己不能赶回去,那就不能随礼,或者是送礼物了。就算是 送了,主人家也要牢记,这样的礼物是不能收取。

丧不报,不吊孝;不烧纸钱,不谢孝

在过去当家里老人去世了,第一件事就是报丧。先是要通知同宗族的亲人们,然后商量之后才开始安排人员去亲友家报丧,而这个报丧一般都是先去舅舅家,然后是姑姑家等。而这句报丧也是有说法的,就是说如果没有报丧的亲友,那是不能主动来吊唁的。只有在报丧了以后,然后亲友才可以来吊唁。

同时,"不烧纸钱,不谢孝"也是一条重要的规矩。在吊唁过程中,亲友们都会向逝者敬献纸钱以表哀思,而逝者的子女则会向前来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比较常见的就是跪谢,这也就是俗称的"谢孝"。但如果对方没有烧纸钱,那就不需要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情。其实这也就是"礼尚往来",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也没有必要尊重你。

家有丧事不拜年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规矩,就是家里有老人去世了,那么第一年的春节是不能过春节的,期间是不能走亲访友,亲友也不宜来拜年的。另外如果老人真的是在春节的大年三十,或者是初一去世的,在过去也是有着"秘不发丧"的传统,就是去世了也不能往外说,一般都是等过了初一之后,然后才办丧礼,并且通知亲友来参加。不只是在春节,在我的家乡这边,过去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在"烧七"期间内也是不能去亲友、邻居家里串门的,只有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才可以。老辈人的说法是家里有丧事,这样是不吉利的,去亲友或者是邻居家串门,这可能会给他人带来麻烦,所以避讳。

但如今很多地方都没有这么严格了,可是在丧事期间,还是尽量不要去他人家串门,如果找人有事,也是在门口说,不要进到家里去。

总之,农村丧礼中的这些老规矩,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在参加农村丧礼时我们应该遵守这些规矩,以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敬意,同时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这些还是要有所了解的,正所谓"礼多人不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