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专家解读:脑梗与脑血栓的诊断差异
北大医学专家解读:脑梗与脑血栓的诊断差异
脑梗与脑血栓,这两个名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之间存在重要的区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世昌指出,脑梗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而脑血栓则是脑梗的一种具体类型。
什么是脑梗?什么是脑血栓?
脑梗,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损伤。其主要类型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则是特指在动脉内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
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脑梗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受损脑组织的部位和范围。常见的症状包括:
- 意识模糊、反应迟钝
- 心慌、胸闷
- 四肢疼痛、发凉、发麻、乏力
- 言语含糊、流口水
-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 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而脑血栓作为脑梗的一种,其症状与脑梗有相似之处,但起病过程相对缓慢。脑血栓通常在数小时至1-2天内达到高峰,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
如何进行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影像学检查:CT扫描和MRI是诊断脑梗和脑血栓的金标准。CT扫描可以快速显示脑出血或缺血性改变,而MRI则能更早发现脑组织的缺血损伤。
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造影可以评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变部位和程度。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凝血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为治疗提供参考。
最新研究进展
2025年1月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CATIS-ICAD研究,为脑梗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发现,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低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是可行且安全的,不会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这一发现将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治疗原则
脑梗和脑血栓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
脑梗:强调“时间就是大脑”,需要尽早恢复脑部血流。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如使用TPA)、动脉内溶栓和机械取栓等。
脑血栓:除了溶栓治疗外,还需要针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长期管理,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以预防复发。
结语
脑梗与脑血栓虽然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但它们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上存在显著差异。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