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科学证实早睡早起的N个好处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科学证实早睡早起的N个好处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主动出击才能抓住机遇。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夜生活的丰富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晚睡的习惯。那么,早起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研究怎么说。
早起的科学依据
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机构联合进行了一项涵盖26个国家、超过13.6万名中老年人的研究。研究发现,晚上10点后入睡算晚睡,会增加肥胖风险。具体来说,晚上10点后才上床休息的人,体重超标和腹部肥胖的风险均上升了约20%。对于那些凌晨2点之后才入睡的人,肥胖风险更是激增了35%。
不仅如此,睡眠不足还会引发全身炎症。2023年《Cell》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的研究则发现,每天提前一小时入睡并早起,就能显著降低23%的重度抑郁症风险。
现实案例:早起习惯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江苏省素有“早睡早起省”的称号。2023年2月,“江苏是最早睡早起的省”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5亿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江苏人不重视夜生活。2025年1月,江苏省政府发布《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提出每个设区市至少打造一个特色夜经济品牌。这种既重视夜经济又保持早睡早起习惯的平衡,或许正是江苏发展的秘诀。
如何培养早起习惯
调整作息时间:从晚上提前半小时入睡开始,逐步调整到理想时间。
建立睡前仪式:比如阅读、冥想或听轻音乐,帮助身体放松,更容易入睡。
规律运动:运动能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在睡前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注意饮食:避免晚上摄入咖啡因和大量食物,以免影响睡眠。
设定目标:给自己设定早起后的具体目标,比如晨跑、阅读或学习,让早起更有动力。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谚语不仅是一种生活智慧,更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实。早起不仅能带来健康益处,还能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抢占先机。让我们从今晚开始,调整作息,迎接一个充满活力的早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