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语言起源于35万年前还是200万年前?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22: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语言起源于35万年前还是200万年前?

语言的起源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谜题。它究竟是在35万年前突然出现,还是在200万年前就开始逐步发展?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更触及了我们对自身本质的认知。本文将从考古学、解剖学和语言学等多个角度,探讨这一引人入胜的话题。

语言起源的两种观点

这场争论最基本的问题是语言出现的时间。它是很早就存在然后逐步改进的呢,还是到了较晚的时候才突然产生的呢?这个问题蕴含着哲学意义,和我们对自身到底有多特殊的看法有关。

现在啊,好多人类学家都觉得,语言是近期才快速冒出来的,主要就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时候,人类行为突然有了变化。纽约大学有个叫兰德尔·怀特(Randall White)的考古学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发了篇有争议的论文。论文里讲,1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证据表明,他们没有现代人认为的那种语言。他觉得呢,现代人的身体结构那时候已经有了,可在文化层面上,他们还没“搞出”语言。“语言出现得更晚些,一直到3.5万年前,这些人才有了我们现在知道的语言和文化。”

怀特列出了七个方面的考古证据,在他看来,这些证据表明就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语言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其一,尼安德特人时期差不多肯定有埋葬死者的行为,不过陪葬品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才首次出现的,这说明埋葬行为有了改进。其二,像打造形象和身体装饰这类艺术表现形式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首次出现的。其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技术创新和文化开始快速发展。其四,文化首次出现地区性差异,这是社会界限的体现和产物。其五,这一时期远距离接触的证据增多了,其表现为交换外来物品。其六,遗址中的居住面积显著增大,这种程度的整体规划和关系协调使得语言成为必要的东西。其七,人类使用的工具从以石头为主扩展到其他原材料,像骨头、鹿角和黏土,这显示出改造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没有语言是难以想象的。

怀特以及刘易斯·宾福德、理查德·克莱因这些人类学家觉得,人类上述好几个“第一次”的活动,都是以复杂的现代口语为基础才有的。我在第4章就说过,宾福德在前现代人里,没找到能证明他们有计划、预测以及组织未来事情能力的证据。语言在进化里是很重要的部分,怀特说:“语言,特别是符号语言,能让抽象的东西成为可能;除了那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良好沟通系统,别的媒介都没法让这么快的变化发生。”这和克莱因的看法大体上是一样的。克莱因在南非考古遗址发现的证据显示,狩猎技能在比较晚的时候突然提高了,他觉得这是现代人思维包括语言能力等起源带来的结果。

虽然很多人都支持语言随着现代人出现就快速发展这个观点,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在人类学领域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我在第3章里讲过,迪安·福尔克研究人脑进化后发现,语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她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要是人科成员不使用并且改进语言的话,我就想知道他们那不断变大的脑子用来干啥呢。”马萨诸塞州贝尔蒙特医院的神经学家特伦斯·迪肯(Terrence Deacon)研究的是现代人脑,不是脑部化石,他也得出了相似的看法。1989年,他在《人类进化》(Human Evolu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语言能力是在大脑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自然选择过程里进化的,这个过程至少持续了漫长的200万年。”迪肯对比了人类和猿类脑部结构以及神经网络的差异,还指出在人类进化的时候,变化最大的脑部结构体现了口语对计算能力的特殊需求。

言语又不能变成化石,那人类学家咋解决这个问题呢?咱们祖先做的东西,还有他们身体在解剖结构上的变化,这些都能当间接证据,来讲咱们进化史里各种各样的故事。咱们先从脑部、声道构造这些解剖特征开始研究,再看看考古记录里跟复杂技术、艺术表现这些行为有关的情况。

脑部结构与语言能力

咱们都知道,200万年前人属出现了,从那时候起,人脑就开始变大,而且一直持续变大呢。到了50万年前,直立人的脑量平均能达到1100毫升,这已经快和现代人脑量的平均值差不多了。南方古猿进化到人属以后,脑量一下子增加了50%,再往后就没怎么大幅增长了。心理学家老是在争论脑量大小有啥意义,不过史前时期脑量增大了两倍,这肯定意味着认知能力提高了呀。要是脑量和语言能力有关系的话,那在过去的200万年里,脑量的增加就说明咱们祖先的语言能力是在慢慢发展的。特伦斯·迪肯对猿类和人类大脑解剖特点做了研究,这研究能证明这个观点是合理的。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很棒的神经生物学家哈里·杰里森(Harry Jerison)表示,语言就像是人脑发育的引擎。他不认同“人,工具制造者”假说的观点,这个观点认为脑部变大的进化压力是由操作技能带来的。1991年,他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场重要演讲里讲道:“我觉得这个解释不太靠谱,制造工具只要一小部分脑组织参与就行,可进行简单实用的对话得有大量脑组织参与才能做到。”

脑结构作为语言的基础,它比大家想的要复杂得多。人脑中存在不少和语言有关的区域,要是能在祖先的脑子里辨别出这些区域,那对解决语言问题会有帮助。不过,针对已灭绝人种大脑的解剖研究就只能局限于脑部的表面轮廓了,大脑化石没法呈现其内部结构。好在我们能在大脑表面发现和语言、使用工具有关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布罗卡区,在大多数人的左太阳穴附近凸起的地方。要是能在人脑化石上找到布罗卡区存在的证据,那这就会成为语言能力产生的一个不太确定的标志。

第二个可能的标志是现代人左脑和右脑大小不一样。大部分人的左脑比右脑大,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左脑和语言有关,而且这种大小不一样还和人类习惯用右手有关。90%的人都习惯用右手,所以习惯用右手和语言能力或许和左脑比较大是有关系的。

拉尔夫·霍洛韦对1470号头骨的脑形展开了研究。1972年,这个头骨在图尔卡纳湖东岸被发现,它是来自约200万年前的能人标本(可看图2 - 2)。他发觉头盖骨内侧有布罗卡区,并且左右脑不对称。这就意味着能人的发声范围比黑猩猩大,黑猩猩只能靠喘息声、不满声和哼哼声来交流。霍洛韦在《人类神经生物学》(Human Neuro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虽然没法搞清楚语言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起源的,但语言的起源或许得“从古生物学里找答案”。霍洛韦觉得语言从南方古猿的时候就开始进化了,我不同意他这看法。这本书里所有关于人科进化的讨论都表明,人属出现的时候人科的适应特征有很大变化。所以我觉得,能人进化之后才有了某种形式的口语。和比克顿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种原始语言,内容和结构都简单,不过比猿类和南方古猿类的沟通方式更高级。

在本书第2章提到过,尼古拉斯·托特做了些制造工具的实验,这些实验做得非常仔细,而且很新颖。通过这些实验,他得出了早期人类大脑不对称的看法。他模拟早期人类制作石片的时候,发现奥杜威工业的制造者习惯用右手,这样就导致左脑稍微大一点。托特表示:“最早制作工具的人的脑有一边偏大,他们制造工具的行为也能证实这一点,这是个很靠谱的迹象,说明语言能力已经产生了。”

研究脑部化石后,我觉得语言是在最早人属出现的时候就开始进化了,反正到现在也没有证据能把这个想法给推翻。不过,发声器官像喉、咽、舌和唇这些又是啥样的呢?这可是解剖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见图7 - 1)。

左图是黑猩猩,它跟所有哺乳动物相同,喉部在喉咙上部,能边呼吸边吞咽,不过发声范围受限。右图是人类,人类的喉部在喉咙里的位置低,这很特别,不能同时呼吸和吞咽,但发声范围广。在直立人出现之前的人种,喉部位置和黑猩猩是一样的。

人类音域宽是因为喉部在喉咙里的位置低,这样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发音共振腔,也就是声带上方的咽腔。纽约西奈山医院医学院的杰弗里·莱特曼(Jeffery Laitman)、布朗大学的菲利普·利伯曼(Philip Lieberman)和耶鲁大学的艾德蒙·克里林(Edmund Crelin)做了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我们知道咽腔扩大对语言发音清晰特别关键。他们研究了好多现存生物和人类化石的声道解剖结构,找出了其中的差别。在除人之外的所有哺乳动物里,咽腔都在喉咙上部,这能让动物同时呼吸和喝水,不过这种小咽腔会限制声音的范围。所以大多数哺乳动物只能靠口腔形状和嘴唇来改变喉部发出的声音。人类的咽腔位置低,这让人类声音范围更广,可这也导致我们不能边呼吸边喝水,这种结构容易让人窒息。

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就跟哺乳动物似的,喉在喉咙的上边,这样婴儿吃奶的时候还能呼吸呢。大概过了18个月,婴儿的喉就开始往喉咙下面挪了,等到14岁的时候,喉就长到跟成年人一样的位置了。研究人员发现,要是能知道人类祖先各个种群的喉部在什么位置,就能推断出这个种群的发声和语言能力。这可不容易,因为发声器官是由软骨、肌肉这些软组织构成的,没办法变成化石留存下来。但是,祖先留下来的头骨化石里有很重要的线索,就是头骨底部的形状。哺乳动物的头骨底部差不多是平的,人的头骨底部却是拱形的。所以说,人类头骨化石底部的形状,就能体现出发出声音的清晰程度。

莱特曼在考察人类化石时发现,南方古猿的颅底基本是平的,这个生物特征和猿很像,而且南方古猿像猿一样,声音沟通能力有限,发不出人类说话时有的某些普通元音。莱特曼总结道:“化石记录表明,大概40万到30万年前,最早在远古智人身上发现了充分弯曲的颅底。”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在现代人进化之前,远古智人就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现代语言呢?好像不太可能。

在肯尼亚北部找到的已知最早的直立人头骨标本,也就是3733号头骨,能看到颅底形状有变化。这个标本大概是200万年前的,从颅底形状来看,这个直立人个体能发出像boot、father、feet这些单词里元音的能力。莱特曼推测,早期直立人的喉的位置和现在6岁小孩的一样。很可惜啊,到现在都没发现能人的完整头骨颅底,所以不知道能人的情况。我想啊,等咱们发现最早人属的完整头骨的时候,就会看到头骨基部开始变弯了。口语能力最开始肯定是随着人属的起源才出现的。

在这个进化的顺序里,有个明显的悖论。从颅底形状来看,尼安德特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几十万年前的其他远古智人那么发达,他们颅底的弯曲程度甚至还不如直立人。是不是因为尼安德特人退化了,所以发音没有祖先清晰呢?有些人类学家确实觉得,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也许和他们语言能力低有关。不过这种进化上的退化好像不太可能,自然界里可没有这样的例子。答案也许就在尼安德特人的面部和头骨的解剖特征里。尼安德特人的脸中间是凸起来的,这就让他们的鼻腔通道比较大,冷空气进去能变暖,呼出的水汽会凝结,这很明显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结构可能影响了颅底形状,但不会降低语言能力。人类学家还在争论这个问题。

考古证据与语言能力

总之,解剖方面的证据表明,语言在人类早期就已经开始进化了,之后语言技巧也慢慢得到改进。不过,关于制造工具的技术和艺术表现的考古证据,在很大程度上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我之前说过,语言不能变成化石保存下来,不过从人类制造的物品里,理论上还是能对语言有所了解的。我们说到艺术表现力的时候,会发觉现代人的思维起了很大作用,这其实就暗示着现代语言。那石制工具能不能帮我们了解制造工具的人的语言能力呢?

科罗拉多大学的托马斯·温跟尼古拉斯·托特看法不一样,他觉得奥杜威文化有像猿而不是像人的特点。1989年的时候,他在《人类》杂志(Man)跟人合著的一篇文章里写:“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需要语言之类的东西。”他觉得,做这种简单的工具用不着太多认知能力,所以奥杜威时期还没有人类,但是制作阿舍利手斧的时候有“像人的物种”参与了。手斧这类东西的形状是制作者在意的,从这就能看出直立人的思维发展了。托马斯·温依据制作阿舍利工具所需要的智力条件得出个结论:直立人的认知能力跟一个7岁的现代人差不多。7岁的孩子语言能力挺强的,能弄明白指代和语法,甚至不用打手势或者指示就能聊天。这些关联很有意思,马上就让人想到莱特曼根据颅底形状判断直立人的语言能力相当于6岁现代人的事。

这些证据会把我们引向哪里呢(见图7 - 2)?要是只依据考古记录里的技术内容来判断,语言很早就有了,在史前时代的大部分时间中发展得很慢,可到了末期就迅猛发展起来。这算是对从解剖证据得出的假说的一种让步。不过,艺术表现方面的考古证据可不容许这样的让步。大概在3.5万年前的考古记录里就有了悬崖和洞穴中的绘画与雕刻,而像赭石条以及在骨头上刻的弯曲线条这种更早时期艺术品的证据,往好了说数量少,往坏了说就不可靠。

考古记录(a)显示,在史前时代较晚的时候,语言一下子就出现了。不过呢,脑组织和脑量方面的信息(b)又表示,语言是慢慢产生的,是随着人属的起源开始出现的。还有啊,声道的进化(c)也意味着语言在早期就有起源了。

要是跟澳大利亚考古学家伊恩·戴维森(Iain Davidson)一样,觉得只有艺术表现能代表口语的话,那语言就是很晚才出现并且完全发展起来的。戴维森在跟威廉·诺布尔(William Noble)合写的文章里说:“在史前的时候,只有对事物有共同认识的社会,才能造出跟事物相似的形象。”对事物含义有共同的理解,这是靠语言才达成的。戴维森和诺布尔觉得艺术表现是指示性语言发展的一种方式,不是语言促使艺术产生的。艺术比语言先出现,或者两者同时产生。所以在考古记录里,最早的艺术就标志着口语和指示性语言最初的出现。

很明显,在人类语言进化的性质和发展时间上有各种各样的假说,这些假说之间差异非常大,这就表明有些证据被解释错了。不管这些错误的解读有多复杂,大家对语言起源的复杂性有了新的看法。1990年3月,温纳–格伦人类学研究基金会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这个会为接下来几年的讨论打下了基础。这个会叫“人类进化中的工具、语言和认知”,它指出了人类史前时期很多重要问题之间的联系。会议的组织者之一凯瑟琳·吉布森是这么看的:“人的社会智力、工具的使用和语言都得靠脑部尺寸和信息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所以它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出现,就像智慧女神米涅瓦突然从宙斯脑袋里冒出来那样。而且,这些智力能力和脑量的增加一样,肯定是慢慢进化来的。因为这些能力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它们谁也不能单独就达到现在这么复杂的水平。”要理清这些相互依赖的关系可是个超级大的挑战。

我之前就说过,这里面涉及的利害关系可比还原史前历史进程大多了,这关系到我们对自己以及我们在自然界中所处位置的认知。那些觉得人类是特殊动物的人,会认可语言是近期突然产生的这种观点。而要是认为人类和自然界其他部分是有联系的,就不会因为人类这种完美的能力出现得早还发展缓慢而烦恼。我想啊,如果因为特殊情况,能人和直立人还能跟人类一起存在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指示性语言是在慢慢发展的。这么一来,我们和自然界其他物种之间的鸿沟就会被我们自己的祖先给填平。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原文标题为《语言起源于35万年前还是200万年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