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在汽车工业的未来:创新不止步
内燃机在汽车工业的未来:创新不止步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今天,内燃机是否已经日薄西山?答案令人惊喜:内燃机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从混合动力到增程式发动机,从热障涂层到氢内燃机,内燃机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挑战,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
内燃机技术创新加速
近年来,内燃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已经掌握了世界顶级的发动机技术。奇瑞的ACTECO系列发动机,尤其是第三代2.0T机型,采用了350bar超高压直喷系统、钟摆式双质飞轮等先进技术,性能已接近宝马同级别发动机。在变速箱领域,长城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更是入选全球十佳变速箱,综合效率高达95.6%。
更值得关注的是,内燃机正在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混合动力系统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实现了能量回收和高效利用。增程式电动汽车则以电动机驱动为主,内燃机作为增程器提供电力支持,既保持了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又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
内燃机与新能源汽车:不是零和博弈
从市场数据来看,内燃机的地位依然稳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仅占7.18%。在商用车领域,特别是重卡行业,电动化渗透率尚不足10%,内燃机仍是主流动力源。
专家指出,内燃机与新能源汽车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表示:“尽管新能源汽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内燃机技术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广泛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
未来展望:多元化动力系统成趋势
面对“双碳”目标,内燃机行业正积极探索创新转型之路。氢内燃机、氨氢融合内燃机、甲醇发动机及e-fuel合成燃料发动机等新型燃料应用,为内燃机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表示:“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动力与能源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角度来看,燃料结构单一化潜藏着巨大风险,容易造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攀升。因此,未来的能源形势应百花齐放,动力与燃料多元化发展,无疑是内燃机行业前行的重要方向。”
内燃机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密歇根理工大学和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中心展示了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推动汽车工程创新的成功案例。内燃机研究不仅为汽车行业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结语
内燃机在汽车工业的未来并非一片黯淡,而是充满机遇与挑战。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内燃机将继续在汽车动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所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内燃机正加速与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和产业形态。就目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内燃机仍然拥有很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