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躯体化现象:心理问题如何变成身体僵硬?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59: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躯体化现象:心理问题如何变成身体僵硬?

最近,演员赵露思因患病就医的消息引发关注。她在微博中透露,自己从2019年就出现抑郁情绪,此后身体伴随各种不适症状,包括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颈椎疼等明显躯体化症状。经诊断,赵露思患上了分离(转换)性障碍,这是一种典型的躯体化现象。

躯体化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心理问题转化为身体症状的过程。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并不罕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解。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将躯体化障碍归类为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而我国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也对此有详细描述。

那么,心理问题究竟是如何转化为身体症状的呢?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筋膜系统与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筋膜是包裹在人体组织和器官外的结缔组织,它不仅具有结构支撑作用,还富含各种感受器,能够感知身体状态并影响情绪。

当人处于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负面情绪中时,这些情绪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到筋膜系统,导致肌肉紧张、姿势改变等症状。具体到身体僵硬这一症状,它往往是心理压力在身体上的直接体现。研究显示,心理压力会激活大脑中的岛叶皮层,这个区域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也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到肌肉和筋膜,导致身体出现僵硬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躯体化现象,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小L是一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她开始出现腹痛、便秘、头晕、颈肩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经过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躯体疾病,最终在心理治疗师的建议下,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 一般症状:疲劳感、口干、出汗、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问题
  • 胃肠道症状:胃疼、腹胀、饱胀感、经常打嗝、胸部或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腹泻
  • 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症状:心慌、胸部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 骨骼肌肉系统症状:四肢疼痛、肌肉酸痛、关节痛、背痛、行走时疼痛
  • 运动系统症状:虚弱或瘫痪、全身不自主抖动、身体僵硬、异常肢体姿势、步态或行走异常
  • 感觉系统症状:视力听力下降或丧失、言语音量降低或消失、言语发音异常、喉咙肿物感、类似昏厥或昏迷的无反应发作

面对躯体化症状,正确的应对方式非常重要。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其次,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身体症状和伴随的情绪障碍,而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改变思维模式,更好地应对压力。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对于患者来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关注身体症状。通过语言表达担忧和痛苦,有助于缓解症状。同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保持规律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改善身心状态。

躯体化现象提醒我们,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关联的。心理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心理健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对于预防和治疗躯体化症状至关重要。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不要轻易忽视或简单归结为“装病”或“无病呻吟”。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了解症状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记住,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