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语笑话,玩转网络热梗
双关语笑话,玩转网络热梗
有一天,一只蚂蚁在搬家时突然下起雨来,它慌忙躲进了一个贝壳里。这时,从屋内传来一阵歌声:“吗咿呀嘿”,小蚂蚁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却发现自己的牙齿黑得看不见了!
这个笑话之所以好笑,是因为它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双关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游戏,它通过一个词语的多重含义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笑点。最近,许多网络热梗也开始采用类似的双关手法,使得这些笑话更加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
什么是双关语?
双关语是一种故意扭转或隐藏原意的修辞法,通过词语的多重含义制造笑点。这种修辞手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的《春秋》。在文学作品中,双关语常被用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双关语在网络环境中的表现
在网络环境中,双关语主要通过谐音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谐音词是指网民为了委婉幽默地传情达意,运用谐音修辞手法构建的一种崭新形态词语。根据构词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利用汉字进行音译:如“非常”和“灰常”,改声母“f”为“h”;如“孙子”和“松子”,改韵母“un”为“ong”;如“好自为之”和“耗子尾汁”,声调由“三声,四声,二声,一声”依次变为“四声,三声,三声,一声”。
利用外来语进行音译:如“芭比Q”指的是英文中的“barbecue”(烧烤),“三克油”“拴Q”都指的是英文中的“Thank you”(谢谢),“达咩”指的是日语中的“だめ”(不行,不要),“阿里嘎多”指的是日语中的“ありがとう”(谢谢),“西八”是韩语中的脏话。
利用数字进行音译:如“886”代表“拜拜喽”,“7456”代表“气死我了”,“5201314”代表“我爱你一生一世”,“555”代表“呜呜呜(哭泣的声音)”,“0564335”代表“你无聊时想想我”,“888”代表“发发发”,“0837”代表“你别生气”,“1414”代表“要死要死”。
双关语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双关语在网络环境中如此受欢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增强语言的幽默性:双关语使得我们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讽刺,富于调侃意味。心理学中的“失谐理论”认为,原本期待与实际信息的冲突失谐,就是幽默感的来源。
符合年轻人追求个性、反传统的心理:年轻人是网络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尊崇个性,具有更多自主、开放、包容和创新精神,具有极强的反传统意识,崇尚创新引人注目,追求思想解放,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为了彰显他们的才智才能,容易出现创制新词的现象。
在网络环境中易于传播和模仿:网络交流总是追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出最有效、最简洁、最丰富的信息。结合调查以及个人经验显示。我们使用的输入法软件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将使用频率高的字词放在前面。贪图简单省事的用户会直接选择最前面的词语成为他们语言输入的第一选择。就算输入错误,他们也会选择将错就错,拒绝费时费力修改信息,当这些词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后,大众也会逐渐接受。
双关语的未来
双关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也反映了网络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双关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可以预见的是,双关语将继续在网络环境中流行,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