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南亚的深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签署柔新特区协议
打造“东南亚的深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签署柔新特区协议
当地时间1月7日,马来西亚经济部部长拉菲兹和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在马来西亚普特拉贾亚(布城)正式签署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柔新特区)协议,双方计划在未来十年间,于经济特区内推进约100个合作项目。
图源: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资料显示,柔新特区位于毗邻新加坡的马来西亚柔佛州,占地面积逾3500平方公里,将由9个旗舰区组成,包括新山市、依斯干达布蒂里、丹绒柏勒峇斯与丹绒宾、巴西古当、士乃-士姑来、士年纳(Sedenak)、森林城市(Forest City)、边佳兰石油综合中心(PIPC)、迪沙鲁(Desaru)。
新马双方计划携手招商,在特区内吸引涉及制造业、物流、粮食、旅游业、能源、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11个领域的投资,在首5年内至少创造2万个专业技术岗位就业机会、推进50个合作项目,或是在10年内实现累计100个合作项目。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表示:“这是个重要项目,旨在利用新加坡和柔佛的互补优势,提升双方的竞争力和价值主张,从而共同吸引更多的投资,这将为我们的人民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多发展机会。”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则以“独特”来形容这一合作项目。他强调,经济特区是一项独特的倡议,两个国家合作发展经济特区是很少见的。“这显示,两国关系密切而且政治稳定,并有明确的经济政策和方向来吸引投资。”安瓦尔说。
据彭博社报道,这一经济特区的建立,每年将为马来西亚经济带来约260亿美元的增长,而新加坡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双方将此视为双赢项目。
据介绍,柔新经济特区位于马来西亚南部柔佛州,占地面积超过3500平方公里,预计将比新加坡大四倍多,几乎是中国深圳的两倍,而柔佛州与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边境口岸之一。
在2023年8月的一篇报道中,彭博社就提到,柔新经济特区被称为“东南亚的深圳”,它试图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深圳曾经是一个边陲小镇,但今天已经成为拥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等大型企业的高科技重镇。
2024年3月,柔佛州州务大臣哈菲茲曾率团前往深圳考察,期间和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举行会谈。哈菲茲当时表示,希望深入学习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两地友好交流合作,努力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贡献。在深圳期间,哈菲茲一行还到访了华为总部,了解华为研发的智能城市项目。
同年4月,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访问深圳,直言考察目的除了吸引深企到马来西亚投资之外,还希望借鉴深港合作经验建设柔新特区,意在打造一个“东南亚的深圳”。
另一方面,“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的设立也将为中国、为深圳带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可以利用‘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的政策、区位等优势,加快复制推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园区等成功经验,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更长远地,中国可以巩固与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提升我国产业安全保障能力和综合实力。
余凌曲认为,这一“经济特区”对深圳同样也有两方面的利好,既能够输出特区发展经验,提高深圳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让深圳企业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利用新特区建设机遇拓展东南亚及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