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教你如何管理情绪
以弗所书教你如何管理情绪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与情绪作斗争。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责任……各种因素都可能引发我们的情绪波动。当我们感到愤怒、沮丧或焦虑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我们的情绪呢?让我们一起从《以弗所书》中寻找答案。
以弗所书中的情绪智慧
《以弗所书》4章29-31节写道:“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
这段经文虽然简短,却包含了深刻的情绪管理智慧。它教导我们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则:
1. 言语的纯洁与建设性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这句话提醒我们,言语具有强大的力量。一句不经意的负面话语可能会伤害他人,而一句鼓励的话则能给人带来力量。因此,在情绪激动时,我们需要特别留意自己的言辞,避免说出伤害他人的话。
2. 清除负面情感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这里列举了多种负面情绪,包括苦毒、恼恨、愤怒等。这些情绪就像毒素一样,会慢慢侵蚀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清除这些负面情感,不让它们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3. 顺服圣灵的引导
“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作为基督徒,我们领受了圣灵的印记。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时刻警醒,确保自己的行为与圣灵的引导相一致。当我们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应该停下来思考:这样的情绪是否符合神的心意?我应该如何以更圣洁的方式处理这种情况?
现代视角下的情绪管理
虽然《以弗所书》写于两千多年前,但其中的情绪管理智慧至今仍然适用。现代心理学也证实了这些原则的有效性。例如,心理学家彭凯平在《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情绪,而是要学会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他提出了一个五步法:
- 分散注意:当情绪激动时,先暂时转移注意力,避免做出冲动的决定。
- 理清思路:冷静下来后,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
- 表达愤怒:如果有必要,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但要确保不伤害他人。
- 提出解决方案:思考如何解决引发情绪的问题。
- 给自己一颗后悔药:反思整个过程,为下一次做得更好做准备。
此外,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张佩斯在《情绪管理实践课程——心灵秘密花园》中提出“健康心灵阶梯”四步骤:
- 观察与接纳:通过静观活动,帮助青少年观察自己的压抑情绪并接纳这些情绪。
- 转换思考:客观看当下的情况回望整件事情。
- 表达:鼓励学生向导师或同伴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 调适:学会长期调适负面情绪,从而提升心理健康,腾出空间健康交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實現健康成長。
这些方法与《以弗所书》中的教导不谋而合。无论是“分散注意”还是“观察与接纳”,都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在冲动时做出错误的决定。而“表达愤怒”和“调适”则强调了情绪的合理释放和长期管理,这与“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实践中的智慧
理论总是容易,实践却往往困难。那么,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让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间教会的青年团契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成员。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一次,因为一些误会,他与另一位成员发生了争执。当时,小明感到非常愤怒,但他选择了沉默,没有说出任何伤害对方的话(这体现了言语的纯洁)。事后,他主动找牧师谈心,倾诉了自己的感受(这体现了情绪的合理表达)。牧师耐心地听他诉说,并引导他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小明不仅化解了心中的愤怒,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情绪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可以先深呼吸,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当我们感到沮丧时,可以找一个信任的朋友或导师倾诉;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可以通过祷告将重担交给神。
结语
《以弗所书》4章29-31节不仅是一段古老的经文,更是一份实用的情绪管理指南。它教导我们如何通过言语的纯洁、负面情感的清除以及圣灵的引导来管理我们的情绪。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实践这些智慧,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记住,情绪管理不是为了压抑情绪,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活出神的形象,成为一个有智慧、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