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常态化的胸外科机器人手术,让肺科精准手术进入新时代
医疗技术|常态化的胸外科机器人手术,让肺科精准手术进入新时代
来自西双版纳70岁的陈爷爷近期身体出了问题,刚开始咳嗽痰中带血,在当地拍了片子,显示结节大小35*15。面对这种情况,陈爷爷和老伴都感到些许绝望。尤其是陈爷爷,和老伴一起将儿子培养成才,还没有享几天福就遇到了这种疾病。陈爷爷的两个儿子当机立断提出来上海市肺科医院看病。
在肺科医院四次化疗加上免疫治疗后,陈爷爷经评估符合手术条件,他接受了手术治疗。陈爷爷的肺部肿块比较靠近肺门,胸外科赵德平主任团队研究后决定利用机器人为他做单孔袖式吻合手术,就是将肿瘤所在的气管段切除,然后行对端吻合。
机器人手术的优势
在科技感少不了一点的2024年,机器人手术已不是新闻。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赵德平教授于2021年2月在国内首次完成机器人辅助单操作孔肺叶袖式切除手术,将这类高难度的胸外科手术化繁杂为精巧,采用最为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经由胸壁两个小孔完成,开创了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新篇章。目前肺科医院胸外科多个医疗团队已常规开展单孔或双孔下机器人辅助气管/血管成形手术,特别是对肺癌新辅助治疗后、中央型肺癌和气管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为什么要用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对陈爷爷这类患者有什么好处?
与普通腔镜手术相比,单孔机器人手术在胸外科应用有诸多优势:比如视野更清晰,机器人微创系统提供了裸眼3D手术视野,画面可放大10倍以上,成像更为清晰、立体、真实,且机械臂固定镜头且由主刀医生操控,减少了画面的晃动。
在操作方面也更加精细,手术医生通过机器人辅助系统,能实现传统手术不可企及的精细化操作,并解决手术器械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机械臂可在7个自由度上自由旋转,相当于把外科医生精巧的双手伸进了胸腔,在狭小的空间里,灵活稳定操作,可以更彻底切除病灶,保护重要脏器。
此外,创伤更轻微,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心肺功能恢复快,切口疼痛轻、愈合快,尤其适合高龄、高危、高难度的外科手术患者。陈爷爷一家很信任肺科医院的医生,表示一切交给医生。你将生命托付,我必全力以赴。
承载着患者及其家属的希望,手术紧张有序地开始了。只见达芬奇机器人像个白色八爪鱼一样在陈爷爷的身体上方,内镜顺利进入后手术正式开始。
赵德平主任熟练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为陈爷爷实施单孔胸腔镜手术,对陈爷爷的右肺进行袖式切除。先将肺裂打开,分离并切断肺叶里的血管,然后游离肺门上部。赵主任找到了肿瘤侵犯的位置,预留安全范围,将支气管从近端和远端切断,病变组织取出后,开始做支气管吻合连接。
这类缝合的要求很高,也是整个手术最关键、难度最大之处。此时,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机械臂的手比人手更加灵活,方寸之间显示功力。赵主任谨慎地反复检查缝合结果,排除是否漏气,不留任何隐患。
最终,陈爷爷支气管切缘的病理报告显示,两个支气管断端均为阴性,这也意味着陈爷爷通过手术治疗得到了根治效果。
日益精湛的机器人手术技术
21世纪现代外科医疗进入微创、精准、快速康复的个体化医疗时代。随着科技自动化发展的逐渐成熟,为适用于现代外科医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应运而生,其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微创的技术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机器人手术起步于2020年10月,依托于科室的自身优势——深厚的微创手术基础和齐全的亚专科建设,截止2024年6月已累计完成2600余台各种类型的机器人辅助胸部微创手术,广泛开展各类复杂肺部、纵隔、气管和食管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水平已经跻身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