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冬季居家防病指南:五类传染病需重点防范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冬季居家防病指南:五类传染病需重点防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冬季居家防病指南,提醒公众需重点关注呼吸道传染病、登革热、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肠炎和猴痘等五类传染病的预防。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家庭健康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呼吸道传染病:多重防护不可少
近期监测显示,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肺炎链球菌、普通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腺病毒、A族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做好个人防护: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如需就医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应当佩戴口罩。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及时接种疫苗: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如孕妇、低年龄儿童、老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应积极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防止蚊虫叮咬: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裤,使用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
清除蚊媒孳生地: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清洁。
提高就诊意识:如有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且14天内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地旅居史,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注重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通过接触传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
定期消毒:儿童玩具和常接触物品定期清洁消毒,婴幼儿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充分清洗消毒。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接种疫苗:建议满6月龄儿童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肠炎:注意饮食卫生
诺如病毒肠炎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注意饮食安全: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要清洗干净。
做好环境消毒:被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
猴痘:减少高危行为
猴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分泌物、渗出物传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减少高危行为。
避免接触患者: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
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且有可疑接触史,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
家庭健康防护:从细节做起
除了针对具体疾病的预防措施,家庭整体的健康防护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早晚刷牙,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维护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厨房、卫生间等重点区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合理使用空调:夏季不低于26℃,使用节能模式,合理开启风速,合理使用定时功能。
注意用电用火安全:选择经过安全认证的家用电器,定期检查和清洁,及时更换老化或故障电器,保障用电安全。厨房炉灶用火不离人,配备灭火器,注意用火安全。
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做好垃圾分类:首先分出厨余垃圾,避免可回收物被污染。分岀可回收物,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循环利用。分出有害垃圾,杜绝环境污染和保护人体健康。分岀其他垃圾,提高焚烧热值。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物品,简约环保装饰、装修。
安全防护:合理布置家居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滑垫、扶手、安全门锁等。
绿色环保:倡导使用节能电器,节约用电、用水,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照明。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冬季常见传染病,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