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高危人群,你真的了解如何防癌吗?
肝癌高危人群,你真的了解如何防癌吗?
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46.6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近一半,肝癌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专家指出,肝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筛查与监测,以实现早诊早治。然而,许多高危人群对肝癌筛查与监测存在认识误区,导致诊断延迟和治疗困难。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我们需要加强科普宣教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肝癌。你是否知道哪些行为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快来一起学习吧!
肝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肝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丙肝病毒感染虽然症状不明显,但慢性化风险高,也会增加肝癌风险。
长期酗酒者:酒精性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诱因。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受损,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肝癌风险,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肝癌患者的人。
其他因素:如长期食用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素)、摄入亚硝酸盐类食品(如腌菜)等也会增加肝癌风险。
如何预防肝癌?
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计划,成人也可通过接种获得保护。
健康生活方式:
- 控制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已有肝病者应避免饮酒。
-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 维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预防脂肪肝。
定期体检:
- 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AFP)检测。
- 一般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肝脏问题。
肝癌筛查的常见误区
筛查可以预防肝癌:61.6%的患者认为筛查与监测可以预防肝癌发生,这是错误的。筛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而非预防。
只有出现症状才需要筛查:早期肝癌往往无明显症状,60.6%的患者认为只有在出现症状时才需要进行筛查,这种观点可能导致诊断延迟。
筛查频率认识不足:17.5%的患者认为每年或更少次数的筛查就足够,这与指南推荐的每6个月一次不符。
过分依赖筛查结果:76.0%的患者没有认识到腹部超声检查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过分依赖筛查结果可能影响后续治疗决策。
如何提高肝癌防治意识?
加强科普宣教:通过媒体、社区、医疗机构等渠道普及肝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医生主动参与:医生应主动与高危患者建立联系,定期提醒筛查,提供必要指导。
开发新型筛查工具:改进现有筛查方法,提高筛查准确性和可及性。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教育方案:特别是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
肝癌虽然凶险,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定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肝癌防治意识,守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