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版减肥指南发布:科学减肥的正确姿势
国家新版减肥指南发布:科学减肥的正确姿势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为公众提供了一份权威的减肥指南。这份指南不仅明确了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更强调了科学减肥的核心原则——生活方式干预。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最新的官方指南,了解科学减肥的正确姿势。
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
新版指南指出,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具体标准如下:
- BMI 24-28:超重
- BMI ≥28:肥胖
- 肥胖又可分为轻度(BMI 28-32.5)、中度(BMI 32.5-37.5)、重度(BMI 37.5-42.5)和极重度(BMI ≥42.5)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科学减肥的核心原则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
指南强调,所有有减重需求的个体都应接受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否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总能量摄入。建议每日能量摄入为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减少精白米面;多吃新鲜蔬果,少吃高糖水果及高淀粉蔬菜;优先选瘦肉、鱼虾等低脂蛋白质来源;奶类选低脂或脱脂。
适量运动:遵循“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的原则。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2-3次抗阻训练。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达到维持健康体重的目的。
良好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长期压力,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减重目标设定要科学
- 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24.0kg/㎡≤BMI<32.5kg/㎡),建议初始时设立每周减轻体重约0.5
1kg 的目标,每月减轻24kg,6 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15%并维持。 - 对于中、重度肥胖者(BMI≥32.5kg/㎡),建议设立周、月目标,定期评估,按减轻现体重的 5%、10%、15%划分阶段性减重目标,周期为3至6个月。
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
指南还特别提到了不同人群的体重管理建议:
- 儿童青少年:在不影响正常发育的前提下,超重肥胖儿童应限制总能量摄入,消瘦儿童需要排除疾病,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 孕前、孕期及产后女性:需要特别关注体重变化,避免过度增重或减重。
- 老年人群:标准体重的上限可适当放宽,尤其是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如果除超重外没有其他慢性病,不必过度降低体重。
远离减肥误区
目前,很多人对减肥存在一些错误认知,比如“轻断食”“戒晚餐”“断碳水”等。专家指出:
- 过度节食不可取: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水分摄入的前提下,根据体重控制热卡摄入。
- 不吃晚餐不会瘦:长期不吃晚餐会导致早餐、午餐摄入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反而增加体重。一旦恢复晚餐饮食,体重反弹速度会非常快。
- 断碳水减肥法不科学: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完全断碳水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副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减少精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不是完全不吃。
- 运动量不是越大越好:单纯增加运动量而不控制热量摄入,无法达到减重目的。过量运动还可能导致身体损伤。
结语
科学减肥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从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心理支持等多方面入手。记住,“管住嘴、迈开腿”是基本原则,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指南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健康减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