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忍俊不禁”:从唐代笔记到现代流行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2: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忍俊不禁”:从唐代笔记到现代流行

“忍俊不禁”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在书中,记载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某位名叫周戎的官员,在一个柜子上题写了这样一段话:“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意思是说,这个柜子里装满了让人忍不住发笑的趣事。

赵璘,这位生活在唐代的官员兼作家,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充满趣味的笔记小说——《因话录》。这部书不仅记录了唐代的轶事趣闻,更成为了成语“忍俊不禁”的诞生地。

《因话录》作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以其真实可信、内容丰富而著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为“唐人说部之中,犹为善本”,足见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忍俊不禁”这个成语,由“忍俊”和“不禁”两个词组成。“忍俊”意为含笑,“不禁”则是无法控制的意思。合在一起,形容遇到好笑的事情时,忍不住发笑的样子。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幽默情景时的自然反应,因此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忍俊不禁”依然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描写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还是形容小猴子顽皮可爱的动作,这个成语都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那份难以抑制的喜悦。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在各种场合看到这个成语的身影。比如在描述一个搞笑的场景时,我们会说:“他讲了一个笑话,让全场观众都忍俊不禁。”又或者在看到一个可爱的孩子做出滑稽动作时,我们会忍不住感叹:“这个小家伙真是太逗了,让人忍俊不禁。”

从古至今,“忍俊不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与今人在面对幽默时的共同反应,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快乐与幽默的永恒追求。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个有趣的情景,忍不住想笑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正在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分享着同样的喜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