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丹顶鹤放飞背后的湿地保护密码
辽宁盘锦:丹顶鹤放飞背后的湿地保护密码
在辽宁盘锦的湿地上空,一群群丹顶鹤展翅高飞,它们的鸣叫声在空中回荡,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背后,是盘锦市持续多年的生态保护努力。自2021年开展丹顶鹤野化放归工作以来,盘锦已累计放归235只丹顶鹤,成活率保持在58%-69%之间,为丹顶鹤西部种群的复壮做出了积极贡献。
盘锦湿地:大自然的恩赐
盘锦湿地是大自然赐予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也是全球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湿地之一。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2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5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每年,数以万计的水鸟在这里停歇、觅食,其中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等珍稀物种。这片湿地不仅是鸟类的天堂,更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
生态保护:从理念到行动
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湿地,盘锦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其中,“退养还湿”工程尤为引人注目。自2014年以来,盘锦市累计投入1.78亿元,实施了8次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通过这些努力,盘锦成功恢复湿地8.59万亩,恢复自然岸线15.77公里,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
在修复过程中,盘锦市特别注重碱蓬草的恢复。碱蓬草是形成“红海滩”景观的关键植物,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持续努力,红海滩景区的碱蓬草覆盖面积从2018年的2000亩扩大到2023年的2.5万亩,实现了景区18公里范围内的基本全覆盖。
丹顶鹤保护:一个成功的案例
丹顶鹤放飞项目的成功,正是盘锦湿地保护成效的生动体现。为了确保放飞的丹顶鹤能够顺利适应野外环境,盘锦市林湿局和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了野化训练方案。放飞前,工作人员会对丹顶鹤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放飞后,还会持续监测其生存状况,及时调整保护策略。
2024年的水鸟调查显示,盘锦市的越冬丹顶鹤数量达到187只,较上一年增加了75只。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丹顶鹤保护工作的成效,也体现了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力
盘锦市的生态保护工作并未止步于湿地修复。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盘锦市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打造“无废城市”。目前,盘锦市已有三个县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命名,全市正朝着2025年建成全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稳步前进。
盘锦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规划和持续努力,人类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这片被誉为“湿地之都”的土地,不仅为丹顶鹤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