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理论创新与全球贡献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理论创新与全球贡献
1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格致出版社主办的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强调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突破。正如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所指出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注重形式逻辑和实验验证,但在中国经济实践的解释上存在缺陷。这主要是因为西方经济学基于经济相对发达、文化相对同质、国家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构建,难以全面解释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特征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与政府的有机结合。这一理论体系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了市场与政府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的重大突破。这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模式,不仅解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为全球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中国经济学对全球经济理论创新的积极贡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指出,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得益于国家能力与市场的相互支持关系。在当今大国博弈竞争中,国家力量被重新强调,将国家视角纳入经济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为了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更是为了在全球经济学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提出,中国学者应在社会科学各研究领域中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发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
未来,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 深化理论创新: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
- 加强国际交流:在全球经济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中国学者的影响力;
- 拓展研究领域:从单一的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论体系。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为全球经济学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一理论体系必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全球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