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闪婚闪离”背后的骗婚风险:一个民政局的提醒制度引发的思考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4: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闪婚闪离”背后的骗婚风险:一个民政局的提醒制度引发的思考

近日,“女方多次与不同对象闪婚闪离应提醒”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话题源自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的一项举措:在办理结婚登记时,若发现女方曾多次与不同对象闪婚闪离,或双方当事人认识时间过短就申请登记,工作人员将予以提醒,建议双方深入了解后再登记,以避免因骗婚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和彩礼损失。

01

“闪婚闪离”现象频发,骗婚风险不容忽视

长乐区民政局的这一做法,源于对当前“闪婚闪离”现象频发的现实考量。据统计,仅今年该局就已对3起疑似骗婚案例进行了提醒,事后证实女方确实存在通过结婚骗取彩礼的嫌疑。这种事前预防措施,不仅帮助男方避免了经济损失,也减少了可能产生的家庭矛盾。

02

骗婚套路深,受害者维权难

骗婚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今年广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为例:70多岁的陈大爷与小他20多岁的张女士经人介绍认识,两人从相识到结婚仅半个月。陈大爷按照当地习俗,向张女士赠与了50%房屋产权、20万元礼金及价值3万元的金首饰。然而,婚后不到一个月,张女士便离家出走,并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在法庭上,陈大爷同意离婚,但要求张女士返还全部彩礼及赠与的房产份额。经过两级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张女士返还17万元礼金及金首饰,并将房产份额变更登记至陈大爷名下。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即使在法律框架内,受害者想要全额追回被骗财物也并非易事。

03

法律规制不断完善,但仍需加强预防

针对涉婚纠纷,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该司法解释对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制,强调要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维护父母对子女的合法权益。

然而,对于骗婚行为,法律规制仍显不足。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骗婚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受害者往往难以提供充分证据,导致维权困难。

04

建立婚姻诚信体系,加强事前预防

面对日益频发的骗婚案件,仅靠事后追责显然不够。长乐区民政局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启示:通过建立婚姻登记预警机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以有效预防骗婚行为的发生。

此外,还应考虑建立全国性的婚姻诚信体系,将多次闪婚闪离、涉嫌骗婚等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增加违法成本。同时,加强婚恋市场的监管,规范婚介机构经营行为,也是防范骗婚的重要一环。

“闪婚闪离”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婚姻观念上的困惑。长乐区民政局的提醒制度,不仅是对婚姻登记流程的优化,更是对婚姻本质的守护。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婚姻不是儿戏,更不是牟利工具。这样的提醒,是对婚姻的尊重,更是对人性的保护。”

在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路上,我们既要保持热情,也要保持理性。只有当每个人都对婚姻怀有敬畏之心,才能真正远离骗婚之害,守护住那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