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度消失的彩礼,为何又死灰复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度消失的彩礼,为何又死灰复燃?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7H10UB0552BXKR.html

彩礼,这个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的婚俗传统,近年来却频频引发社会热议。从古代的劳动力补偿,到现代的天价彩礼,这一习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为什么在当代社会,彩礼制度会引发如此强烈的争议?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和现实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彩礼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彩礼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时期。在那个时代,嫁女儿意味着家庭失去一个劳动力,因此男方需要支付彩礼作为补偿。这种制度在古代社会具有其合理性,因为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这种婚姻制度的存在。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彩礼制度逐渐显现出其不合时宜的一面。1931年,中央苏区率先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禁止买卖婚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禁止买卖婚姻,彩礼制度开始受到官方的明确反对。

在计划经济时代,集体所有制和票证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削弱了彩礼存在的土壤。那个时期的婚姻非常淳朴,结婚用品简单,且全部用于新家庭。

彩礼制度的现代困境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彩礼制度再次面临挑战。虽然工业文明的发展理论上应该让彩礼消失,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一方面,异地婚姻增加了女性的婚姻风险,彩礼成为检验男方财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生育补偿也成为女性要求彩礼的一个理由。

然而,真正让彩礼制度变味的,是两个现象:一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和互联网的普及,导致彩礼金额不断攀升;二是彩礼归属问题的异化,出现了“卖女儿”、“扶弟魔”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新婚夫妇的利益。

对彩礼制度的建议

针对当前彩礼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两点建议值得考虑:

  1. 控制彩礼金额:设定彩礼金额上限,超过一定数额以贩卖人口论处。
  2. 明确法律归属:法律规定彩礼和嫁妆全部归属于新家庭,由夫妻自行支配。

只有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彩礼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让婚姻回归其本质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