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区女子骗婚案:揭秘骗婚心理与防范之道
福州长乐区女子骗婚案:揭秘骗婚心理与防范之道
近日,福州长乐区民政局的一则答复引发热议。该局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发现有女子存在多次与不同对象闪婚闪离的行为,涉嫌通过结婚骗取彩礼。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个别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对婚姻诚信和法律边界的思考。
骗婚的法律界定与案例
根据我国法律,骗婚是指以婚姻为诱饵,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婚姻的神圣性,更触犯了法律红线。
在陕西定边县的一起典型案例中,一名已婚女子任某某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通过媒人介绍,谎称自己可以与他人结婚,先后与4名男子签订订婚协议并索要彩礼,涉案金额高达150万余元。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任某某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11万元,同时责令其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共计130.6万元。
这一案例清晰地展示了骗婚行为的特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骗婚者的心理剖析
骗婚者往往出于多重动机:有的是为了经济利益,有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困境,还有的是出于人格障碍或认知偏差。他们通常会利用他人急于结婚的心理,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如彩礼、"三金"等,或者虚构家庭困难、亲人患病等故事博取同情。
值得注意的是,骗婚者在行骗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比如频繁更换交往对象,对婚姻缺乏责任心,对家庭生活漠不关心,经常性地消失或行为异常等。这些行为模式虽然隐蔽,但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还是可以发现端倪的。
如何预防骗婚
面对骗婚风险,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深入了解对方:在婚恋关系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家庭背景、工作情况等基本信息,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理性对待彩礼:彩礼是传统习俗,但不应成为婚姻的负担。如果对方过分强调彩礼或频繁索要钱财,需要提高警惕。
谨慎处理财务往来:在婚恋期间,对于大额的经济往来要格外小心,不要轻易给予对方大额钱款。
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发现可疑行为,应及时向亲友或专业人士求助,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政府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骗婚。例如,广东通过升级改造婚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信息互通互联,全面完成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工作,有效防止重婚、骗婚等问题。自2021年6月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以来,广东年办理量近8万对,位居全国首位。
婚恋关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保持对爱情的憧憬,也要具备防范意识。通过了解骗婚的特征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避开潜在的风险,让婚姻真正成为人生美好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