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杨哥复播引热议:直播带货如何保护你的"钱包"和"心情"?
疯狂小杨哥复播引热议:直播带货如何保护你的"钱包"和"心情"?
近日,疯狂小杨哥在视频号悄然复播,引发广泛关注。这位因“月饼事件”停播120天的头部主播,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然而,他的复出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直播带货风险的关注。
近年来,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以其直观、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在直播带货火爆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风险。
直播带货的常见陷阱
虚假宣传是直播带货中最常见的问题。一些主播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虚构品牌背景。例如,小杨哥在销售“香港美诚月饼”时,就曾宣称其为“高端大品牌”,最终被查实为虚假宣传,遭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
商品质量无法保证也是消费者面临的一大风险。在直播间的快节奏氛围下,消费者往往来不及仔细考虑就下单,而一些商家则利用这种心理,销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有消费者在“人民投诉”平台上反映,自己在直播间购买的所谓“999足银”饰品,经鉴定实际为铜镍合金。
此外,售后服务不到位也是直播购物中常见的问题。一些商家在销售时承诺可以随时退换,但当消费者真正需要售后服务时,却会遇到各种障碍,甚至出现商家失联的情况。
新规出台,直播带货迎来强监管
针对直播带货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监管部门已经出手。2024年7月起正式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直播带货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了平台、主播和商家的责任义务。
《条例》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发生消费争议时,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信息。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发布的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依照《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义务。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直播带货合规指引》,进一步推动直播带货治理重心从事中监管、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帮助各参与方有效防范化解合规风险。
如何保护你的“钱包”和“心情”?
面对直播带货中存在的风险,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首先,购买前要充分了解商品信息。不要轻易相信主播的口头承诺,要仔细查看商品详情页,了解商品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信息。同时,要注意核实商家的证照信息,选择正规的直播平台和商家。
其次,要保持理性消费。不要被直播间的氛围所影响,盲目跟风购买。对于一些限时限量、秒杀等促销活动,要保持冷静,避免冲动消费。
最后,要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包括直播视频、聊天记录、订单截图、支付凭证等,一旦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维权。如果沟通协商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其中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只有在监管部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下,直播带货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