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长乐区频现“闪婚闪离”,蓝天彬律师教你防骗婚
福州市长乐区频现“闪婚闪离”,蓝天彬律师教你防骗婚
近日,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今年已对3名涉及“闪婚闪离”的男方当事人进行提醒,事后证实女方确实存在通过结婚骗取彩礼的嫌疑。这一举措引发社会关注,也凸显了当前婚姻登记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闪婚闪离”背后的骗婚风险
所谓“闪婚闪离”,通常指青年男女因一时冲动而快速结婚离婚。但长乐区民政局发现的这种现象,却暗藏玄机:一些女性利用他人急于结婚的心理,通过真实身份登记结婚,获取巨额彩礼后迅速离婚,然后寻找下一个目标。这种行为不仅让受害者面临人财两空的困境,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骗婚的法律界定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指出,骗婚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诈骗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构成包括:
- 主观故意:行为人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欺骗手段: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
- 财产损失:受害人因被骗而处分财产并遭受实际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婚姻关系并非诈骗犯罪的免责条件。在司法实践中,夫妻或近亲属间的故意伤害犯罪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犯罪同样如此。
如何防范骗婚
了解对方背景:在婚姻登记前,充分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家庭背景和婚姻历史,特别是对于短时间内多次结婚离婚的人要格外警惕。
保留证据:在交往过程中,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理性对待彩礼:不要过分看重彩礼,避免因急于结婚而忽视对对方的深入了解。
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一旦遭遇骗婚,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的保护与救济
根据《婚姻法》规定,借婚姻骗取财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行为以刑律处理。受害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法律救济:
- 民事诉讼:请求撤销婚姻或追究经济赔偿
- 刑事报案:如果构成诈骗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骗婚行为可能构成合法婚姻,但这并不意味着受害者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救济。关键是要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为后续的法律程序做好准备。
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的提醒机制,体现了政府部门在预防婚姻诈骗方面的积极作为。但从根本上来说,防范骗婚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婚姻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婚姻的神圣性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