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在创新中突破,助力经济增长
医药制造业:在创新中突破,助力经济增长
“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还能不能保证质量?”2024年底,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引发社会热议。作为常见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以每片3.4分的价格中标,再次将医药制造业推向舆论风口。
行业承压:利润下滑与集采困境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680.4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2223.1亿元,下降4.2%。具体到医药制造业,虽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但利润总额仍同比下降1.3%。
在这样的背景下,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持续深化。自2018年12月以来,我国已开展多轮带量采购,药品价格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第十批集采涉及62个产品、263个品规,主要治疗领域广泛,终端市场规模超500亿元。虽然集采政策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提高了用药可及性,但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创新驱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面对挑战,医药制造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2024年,我国批准上市创新药48个、创新医疗器械65个,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国务院印发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未来3-5年产业发展方向。
在创新药领域,多家企业的产品展现出全球竞争力。例如,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信达生物的PD-1/IL-2双抗等产品,有望大幅提升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泽布替尼、呋喹替尼等创新药在美国获批,也提升了国产新药的商业化价值。
医疗器械领域同样亮点频现。高端医疗装备如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设备等,被列入优先审评审批范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正加速崛起。
国际化布局:开辟新增长空间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布局国际市场。生物药、制剂、原料药出口企业以及优秀的医疗装备出口企业,正在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例如,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等企业的国际合作,展现了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部分企业在欧美市场获批或提交上市申请,有望在2025年提供较大业绩弹性。
社会价值: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业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17亿,较2022年底增加了698万人。随着新医保目录落地、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医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医药制造业也在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和可及性。2024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此外,针对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等临床急需产品,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未来展望:在创新中突破
虽然当前医药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创新正在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中国医药制造业有望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突破。
2025年,药品板块有望迎来基本面和贝塔共振行情。创新药赛道将迎来多重利好催化,包括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全球合作加强等。同时,CXO行业海外业务订单持续向好,科学服务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可以预见,在创新驱动和政策支持下,医药制造业将继续为国民健康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